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孟浩然》
《赠孟浩然》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mènghàorán
táng / bái

àimèngfēngliútiānxiàwén

hóngyánxuānmiǎnbáishǒusōngyún

zuìyuèpínzhōngshènghuāshìjūn

gāoshānānyǎngqīngfēn

注释2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翻译
我敬爱孟夫子,他的风雅才情闻名于世。
他年轻时放弃荣华,年老时隐居山林与松为伴。
他常常在醉酒中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沉醉于花海而不侍奉君王。
如此崇高的品德,我们怎能仰望?只能在此向他清雅的品格致敬。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屏弃当官不走仕途,一生闲云野鹤年老时仍在山间云中逍遥自在。

明月夜常常把酒临风,饮清酒而醉,他不事君王沉醉于自然美景。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

赏析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首联是说,我敬重孟先生,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穿全诗的抒情主线。“风流”指孟夫子潇洒的风度人品和超然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两联的笔墨了。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颔联是说,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颈联是说,明月夜常常因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去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如果说颔联是从总的方面写他的生平,那么颈联则只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这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尾联是说,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够仰望着他?只在此拜揖他芬芳的道德光华!尾联又回到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经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的写仰望又翻进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拜,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格调高古,飘逸之致的风神,尾联也具有同样的风调。颔联由“红颜”写到“白首,像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

  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过渡到描写,揭示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以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像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的深切崇敬之情。全诗以平和自然的笔触勾勒出孟夫子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和高洁的生活态度。

首句“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表明了诗人对孟浩然的喜爱,以及这种喜爱是众所周知的。这里的“风流”一词,不仅形容孟浩然的人品,还暗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两句“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通过对比鲜明的情景,描绘了孟夫子对世俗荣华的超脱,以及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洁品格。红颜代表年轻时期的繁华,而弃之表示不为其所动;白首则象征着老年的宁静与平和,卧松云更是表现了孟浩然与自然的融合。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孟夫子超逸脱俗生活态度的赞美。这里的“醉月”象征着心灵的清澈和精神的自由,而“迷花不事君”则强调了孟浩然对世俗权力和名利的淡漠。

最后两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诗人以高山之巍峨比喻孟夫子的崇高品格,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前辈的无限敬仰。同时,“徒此揖清芬”则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追随和向往这种清高脱俗的人生境界。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鲜活自然的意象,展现了李白对孟浩然崇高品格与超凡脱俗生活态度的深刻理解和赞赏。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送张秀才

学又三年积,功收一日长。

擅场推老手,附尾续诸郎。

度鸟界晴碧,过云回夕黄。

熟知诗有验,莫愠路无粮。

(0)

次韵答学者四首·其三

暗中摸索不难知,眼里轮囷却见稀。

行地径须先八骏,刺天终不羡群飞。

(0)

边公明尽屏荤茹因成古风约叔度良佐周翰同赋公明学佛而不专意性理故及之

君不见何曾万钱不下箸,一食淋漓污刀俎。

又不见王济春醪人抱瓮,盈缶蒸豚渍人乳。

百年光景电画水,口腹何须事如许。

夫君景德公侯家,鸣钟列鼎相矜誇。

奈何乌帽嵌岩底,栽松艺菊餐烟霞。

年来删薙到口腹,不待闻韶便忘肉。

前身知是永禅师,想似当年房相国。

庖厨渐远世缘轻,定水泓澄久更明。

蒲团好究风幡句,率陀未是公归处。

一日还家不移步,方信今吾了非故。

作诗相贺杂苦语,爱人以德吾非据。

(0)

赵河源幼子种莲于盆池一干开双叶戏作小诗时河源二幼子一受命矣

稚子堂前戏綵时,种莲积水作盆池。

间闻并萼窥红影,谁识双柯媚绿漪。

莫谓微荄无妙意,也知造物等儿嬉。

看看膝下成双绿,为应君家此段奇。

(0)

傅材甫窗前白月桂开材甫索诗戏作·其二

冰姿冷淡不求知,却有同心为赋诗。

更约东君同管领,一尊相对晚凉时。

(0)

徐子融以诗送余方叔吴介甫二书见示和韵以谢·其一

借得缄书卷又开,喜同千里故人来。

切嗟正为求真益,肯使鳞鸿泛往回。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陈敬宗 联元 刘皂 李从周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