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家家作半年,红团糖馅大于钱。
娇儿痴女频欢乐,金鼓叮鼕嚷暑天。
六月家家作半年,红团糖馅大于钱。
娇儿痴女频欢乐,金鼓叮鼕嚷暑天。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时期民间六月盛夏时节的风俗与生活场景。通过“六月家家作半年”一句,诗人巧妙地将六月炎热的季节比作一年中的半年,形象地展现了夏季的漫长与炎热。接着,“红团糖馅大于钱”描绘了人们在炎炎夏日中制作并享用的甜食,红团上包裹着比铜钱还大的糖馅,既体现了食物的丰盛,也反映了人们对夏日消暑的渴望。
“娇儿痴女频欢乐”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孩子们在酷热天气中的欢声笑语,他们或许在追逐嬉戏,或许在品尝美食,展现出孩童们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而“金鼓叮鼕嚷暑天”则以金鼓的声响,象征着夏日的热闹与活力,即便是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也能找到各种方式来庆祝和享受生活,金鼓的敲击声似乎成为了夏日特有的旋律,为炎热的季节增添了几分欢快的气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清朝时期普通百姓在炎炎夏日中的生活状态,既有对食物的追求,也有对乐趣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乐观态度。
长安昔日花如绮,走马看花事已矣。
吁嗟岁月无停晷,回首又值春风起。
陈生久客长安里,按剑誓将归故里。
呜呼陈生归且止,古来晚暮多豪士。
桑弧蓬矢志四方,区区肯效儿女子。
君不见今燕台,乐剧不宾胡为哉。
他年自识公孙对,暂时岂为刘蕡哀。
驷马车,黄金印。
他时乘此佩之去,花柳迎人故山处。
三载游京辇,一朝旋故疆。
岂不眷华省,恻怆在帷堂。
未习舟涂险,安知轨路长。
宵征无淹泊,晨发怀不遑。
辞燕献芳岁,踰楚变青阳。
入门问家难,奚止庭径荒。
置酒相慰劳,临食增慨慷。
已谢子舆乐,徒缅孝标伤。
谅乏缓龄药,胡取驻颜浆。
风河有至诚,云壑且高翔。
久客燕代间,遂与关山老。
流连王霸亭,踯躅刘琨道。
枯荑春至迟,落木秋来早。
独往兹怆然,同游昔谁好。
三楚正干戈,沅湘弥浩浩。
世乏刘荆州,托身焉所保。
纵有登楼篇,何能荡怀抱。
思因塞北风,一寄南飞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