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
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
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
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
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
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
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
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
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
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
此诗《咏史(其二)》由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深刻揭示了人民与君主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君主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首句“商纣为黎蒐,遂启东夷叛”,以商纣王荒淫无度、残暴不仁导致东夷叛乱的历史事件开篇,暗示了君主的作为对国家稳定和民众生活的影响。接着,“楚灵一会申,俄召乾溪患”则以楚灵王会盟申国后引发乾溪之祸的故事,进一步强调了君主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甲兵岂不多,人人欲从乱”两句,指出尽管国家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若君主失德,人民也会走向叛乱,表达了对君主道德品质的重视。接下来,“惟民国所依,疾乃盈其贯”则强调了人民是国家稳定的基础,只有得到人民的支持,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最后,“皇矣监四方,得民天所赞”总结全诗,表达了对君主应当以民为本、关注四方、得到人民支持的观点,认为这是上天所赞许的治理之道。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呼吁君主应以民为先,以维护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翛翛一羽翁,奇骨两目方。
乃以贫自乐,餐霞辟谷肠。
混世人莫识,结茅居僻荒。
一墩仅十亩,培塿萃彼疆。
惠峰作南屏,秦望横北墙。
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旸。
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
指墩名道成,人以许仙扬。
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
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
青旸得仙去,千古传此乡。
讹而为柳蹠,吴鲁路渺茫。
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
不知何愚人,鱼鲁昧审详。
至今传名误,使志乘其将。
吾为正斯缪,百世流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