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地皆赤,吾生亦有穷。
丰年何日是,菜色万人同。
海上舟频入,民间楮已空。
犹闻谷价涌,开籴若为功。
南国地皆赤,吾生亦有穷。
丰年何日是,菜色万人同。
海上舟频入,民间楮已空。
犹闻谷价涌,开籴若为功。
这首元代诗人廖大圭的《南国》描绘了南方地区普遍的困苦景象。首句“南国地皆赤”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暗示土地贫瘠,可能因天灾或战乱导致庄稼稀疏,土地呈现出赤裸的景象。次句“吾生亦有穷”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困境和对社会普遍贫困的共鸣。
接下来,“丰年何日是”质问何时才能盼来丰收的好年景,反映出百姓对于温饱生活的期盼。而“菜色万人同”进一步强调了民众生活的艰难,形容人们面带菜色,形容词“同”揭示了苦难的普遍性。
“海上舟频入”暗示贸易活动频繁,可能是为了寻求外部援助,但“民间楮已空”说明民间物资匮乏,连货币也变得稀缺。最后一句“犹闻谷价涌,开籴若为功”描绘出粮价飙升的情景,即使政府试图通过开仓买粮(籴)来稳定物价,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似乎成效有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民生疾苦,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忧虑和对改善民生的期待。
圣朝选将持符节,内使宣时百辟听。
海北蛮夷来舞蹈,岭南封管送图经。
白鹇飞绕迎官舫,红槿开当宴客亭。
此处莫言多瘴疠,天边看取老人星。
郭外山色暝,主人林馆秋。
疏钟入卧内,片月到床头。
遥夜惜已半,清言殊未休。
君虽在青琐,心不忘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