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霜落叶金堆地,过雨奇峰碧满门。
要识丰年在何处,牧儿横笛下烟村。
经霜落叶金堆地,过雨奇峰碧满门。
要识丰年在何处,牧儿横笛下烟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经霜落叶金堆地"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秋天经过霜冻后落叶覆盖的大地,如同金色堆积,其景致之美丽、色彩之丰富,可见一斑。"过雨奇峰碧满门"则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过雨"之后,山峰变得格外清新而突出,仿佛整个门前都被这碧绿的景致所充盈。
诗人通过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秋天的独特美,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审美情趣和心境。"要识丰年在何处"这一问句,是诗人对农业社会中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辨别一个丰收之年的征兆所在。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隐含着对农时的重视和对农业生活的期待。
最后一句"牧儿横笛下烟村",画面转换至一个悠闲的田园生活场景。牧童手持短笛,悠扬的旋律在空中飘荡,与远处升腾的炊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平凡而质朴农村生活的深情留恋。
数载尘埋,猛提起、旧游堪怨。
何曾并、双鸾镜里,画眉深浅。
绮窗朱扉依旧是,重来愿作梁间燕。
似香消、一缕又重燃,丝难剪。栏杆外,帘钩捲。
清露下,催银箭。奈阑珊灯火,曲终人远。
残雪晓寒如梦令,梨花夜雨回心院。
问前身、金粟是何人,今生见。
短发飞霜,病骨禁秋,触绪自惊。
忆琴堂旧梦,笙歌日暮,东陵新艺,溪壑云横。
一寸愚衷,千年苯调,盐米堆中安此生。
还堪遣,有梁间语燕,树里啼莺。天公底事能平。
只岁序、催人同此情。
任春华婉媚,骎骎老大,秋光圆满,渐渐亏盈。
卷熟残书,杯深浊酒,销却胸头哀与荣。
擘愁处,听空阶促织,尺寸须成。
一番花信东风了,匆匆落梅多少。
日暖烟轻,池清水皱,海月初生林杪。
西窗夜悄,怪尽日飞英,尚萦怀抱。
野寺钟,暗催前梦过琼岛。
天涯谁念倦旅,料婵娟万里,堪共吟啸。
镜里溶云,帘前点雪,几度阑干低绕。莺声弄巧。
甚絮絮深情,向人频道。总惜春归,奈春归自好。
柳岸欹斜,帆影外、东风偏恶。
人未起、旅愁先到,晓寒时作。
满眼河山擘旧恨,茫茫何处藏舟壑。
记玉箫、金管振中流,今非昨。春尚在,衣怜薄。
鸿云尽,书难托。叹征途憔悴,病腰如削。
咫尺玉京人未见,又还负却朝来约。
料残更、无语把青编,愁孤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