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张济川所举诗韵漫作》
《用张济川所举诗韵漫作》全文
宋 / 李若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经霜落叶金堆地,过雨奇峰碧满门。

要识丰年在何处,牧儿横笛下烟村。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òngzhāngchuānsuǒshīyùnmànzuò
sòng / ruòshuǐ

jīngshuāngluòjīnduīfēngmǎnmén

yàoshífēngniánzàichùérhéngxiàyāncūn

注释
经霜:经历过严寒的。
落叶:凋零的树叶。
金堆地:像金子堆积的地面。
过雨:雨后。
奇峰:奇特的山峰。
碧满门:满眼绿色映入门内。
要识:要想知道。
丰年:丰收的年景。
何处:在哪里。
牧儿:放牧的孩子。
横笛:手持横笛。
下烟村:穿过烟雾弥漫的村庄。
翻译
经过霜冻的树叶像黄金般铺满地面,
雨后山峰翠绿,景色如画映入门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经霜落叶金堆地"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秋天经过霜冻后落叶覆盖的大地,如同金色堆积,其景致之美丽、色彩之丰富,可见一斑。"过雨奇峰碧满门"则是从一个特定的视角——"过雨"之后,山峰变得格外清新而突出,仿佛整个门前都被这碧绿的景致所充盈。

诗人通过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界秋天的独特美,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于世俗之上的审美情趣和心境。"要识丰年在何处"这一问句,是诗人对农业社会中最关心的问题——如何辨别一个丰收之年的征兆所在。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隐含着对农时的重视和对农业生活的期待。

最后一句"牧儿横笛下烟村",画面转换至一个悠闲的田园生活场景。牧童手持短笛,悠扬的旋律在空中飘荡,与远处升腾的炊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这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平凡而质朴农村生活的深情留恋。

作者介绍
李若水

李若水
朝代:宋

李若水(1093年-1127年),原名若冰,字清卿,洺州曲周县(今河北曲周县)水德堡村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官至吏部侍郎,曾奉旨出使金国。靖康二年随宋钦宗至金营,怒斥敌酋完颜宗翰,不屈被害。后南宋追赠观文殿学士,谥忠愍。有《李忠愍公集》。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为元城尉,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除太学博士。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为太常博士。既而使金,迁著作佐郎。使还,擢尚书吏部侍郎兼权开封府尹。二年,从钦宗至金营,金人背约,逼钦宗易服,若水敌不屈残杀,时年三十五。
猜你喜欢

满江红.代人记事

数载尘埋,猛提起、旧游堪怨。

何曾并、双鸾镜里,画眉深浅。

绮窗朱扉依旧是,重来愿作梁间燕。

似香消、一缕又重燃,丝难剪。栏杆外,帘钩捲。

清露下,催银箭。奈阑珊灯火,曲终人远。

残雪晓寒如梦令,梨花夜雨回心院。

问前身、金粟是何人,今生见。

(0)

忆江南.病中哭母

秋意尽,风雨更愁浓。

此日伤心徒饮泣,攀号莫逐恨难穷。望断楚山重。

(0)

沁园春

短发飞霜,病骨禁秋,触绪自惊。

忆琴堂旧梦,笙歌日暮,东陵新艺,溪壑云横。

一寸愚衷,千年苯调,盐米堆中安此生。

还堪遣,有梁间语燕,树里啼莺。天公底事能平。

只岁序、催人同此情。

任春华婉媚,骎骎老大,秋光圆满,渐渐亏盈。

卷熟残书,杯深浊酒,销却胸头哀与荣。

擘愁处,听空阶促织,尺寸须成。

(0)

南乡子.夏日病起

梅雨喜初晴。满院桐阴夏景清。

落尽荼蘼春去久,休争。杜宇频啼四五声。

小病怯才平。薄薄吴绵著体轻。

乍觉微风吹面过,凉生。且去寻芳辨药名。

(0)

齐天乐

一番花信东风了,匆匆落梅多少。

日暖烟轻,池清水皱,海月初生林杪。

西窗夜悄,怪尽日飞英,尚萦怀抱。

野寺钟,暗催前梦过琼岛。

天涯谁念倦旅,料婵娟万里,堪共吟啸。

镜里溶云,帘前点雪,几度阑干低绕。莺声弄巧。

甚絮絮深情,向人频道。总惜春归,奈春归自好。

(0)

满江红.将至京寄素庵

柳岸欹斜,帆影外、东风偏恶。

人未起、旅愁先到,晓寒时作。

满眼河山擘旧恨,茫茫何处藏舟壑。

记玉箫、金管振中流,今非昨。春尚在,衣怜薄。

鸿云尽,书难托。叹征途憔悴,病腰如削。

咫尺玉京人未见,又还负却朝来约。

料残更、无语把青编,愁孤酌。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