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喙偏生事,空言不疗饥。
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
世变到极处,人心无藉时。
客来谈盗贼,相对各愁眉。
饿喙偏生事,空言不疗饥。
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
世变到极处,人心无藉时。
客来谈盗贼,相对各愁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戴复古所作的《嘉熙己亥大旱荒庚子夏麦熟(其三)》。诗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首句“饿喙偏生事”描绘了饥饿的人们为生活所迫,只能关注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反映出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空言不疗饥”则批评了空洞的言论无法解决实际的饥饿问题,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接着,“谁知岁丰歉,实系国安危”揭示出丰收与歉收不仅关乎个人温饱,更是国家安危的体现,暗示了诗人对于社会公正和政策稳定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世变到极处,人心无藉时”这句中,诗人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深切忧虑,认为当世态变化达到极点,人们失去了依靠和安全感。
最后两句“客来谈盗贼,相对各愁眉”,通过客人之间的交谈内容——盗贼横行,进一步渲染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气氛,以及人们因担忧未来而愁眉不展的表情,展现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现状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民生的困苦,体现了诗人作为文人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