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
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
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
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
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
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
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
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
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
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谢翱的《送残暑》,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末秋初时节的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
首句“向已送残春,当兹送残暑”,以“送”字贯穿全篇,巧妙地将季节更替的自然现象与诗人情感的流动联系起来,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与对当前季节的感知。接着,“离尊虽不同,时节会有去”两句,虽然表面上在说酒宴的不同,实际上隐喻着人生旅程中不同阶段的变迁,以及时间不可逆转的流逝。
“平生苦汗尘,欲避无处所”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于生活艰辛的感慨,以及对逃避现实的无奈。“骊驹出商音,畏不将风雨”中,“骊驹”常用来比喻离别,而“商音”则代表秋天,暗示着离别的季节即将来临,同时也预示着可能伴随的风雨,象征着离别时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最后,“却忆别花时,红尘挽衣履”回忆起与朋友分别时的情景,红尘中的衣履被挽留,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回首汉诸陵,落日无穷树”则以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为背景,寄托了对永恒与瞬间、过去与未来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拂水安弦,邀云卷幔,吹来玉笛无声。
攀摘高寒,妆楼一带香横。
春风词笔垂垂古,有簪花、格自天成。
夜蟾明,不信仙居,不傍瑶京。
频呵冷蕊愁何许,但清攸韵写,瘦共诗评。
倚遍筠枝,回阑直恁心盟。
臣才不及应渐左,算闺中、赋茗还能。
记曾经,飞雪江南,梦绕山青。
剪镫遥夕。问流黄刷罢,几番催织。
为捧心、消瘦年年,夜凉怨秋河,一墙红隔。
眼角情浓,更羞倚、曲屏风侧。
道花时不见,扑蝶重寻,顿怯风力。西楼向谁弄笛。
叹更阑月好,何事轻掷。
恁醉后、褪了燕支,有双袖黏来,者般狼籍。
齧臂痕深,又指与、些儿可识。
只难把、此愁打叠,绣裙百褶。
一烛摇红,孤吟隐几,倦来慵凭。
风帘夜夜,月黑了无清影。
更何堪、敲窗雨深,逼人未耐单衣冷。
只丁耽听取,宵长漏短,一声声尽。琴润。幽篁径。
好韵奏金徽,香温宝鼎。东邻酒事,早又阑珊花信。
恼天公、愁霖暗催,计团近局还自等。
试占时、蜡穗烟高,放晴明日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