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烛摇红,孤吟隐几,倦来慵凭。
风帘夜夜,月黑了无清影。
更何堪、敲窗雨深,逼人未耐单衣冷。
只丁耽听取,宵长漏短,一声声尽。琴润。幽篁径。
好韵奏金徽,香温宝鼎。东邻酒事,早又阑珊花信。
恼天公、愁霖暗催,计团近局还自等。
试占时、蜡穗烟高,放晴明日稳。
一烛摇红,孤吟隐几,倦来慵凭。
风帘夜夜,月黑了无清影。
更何堪、敲窗雨深,逼人未耐单衣冷。
只丁耽听取,宵长漏短,一声声尽。琴润。幽篁径。
好韵奏金徽,香温宝鼎。东邻酒事,早又阑珊花信。
恼天公、愁霖暗催,计团近局还自等。
试占时、蜡穗烟高,放晴明日稳。
这首《锁窗寒》以夜雨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凄清而略带哀愁的画面。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敏感与深刻理解。
“一烛摇红”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孤独而静谧的氛围,烛光在夜晚的微风中摇曳,映照着诗人独自一人,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孤吟隐几,倦来慵凭”,进一步刻画了诗人深夜独坐,疲惫而心有所思的形象。这种孤独感与倦怠情绪,是许多文人墨客在寂静夜晚常有的心境写照。
“风帘夜夜,月黑了无清影”,通过描写夜风轻拂窗帘,以及夜色中的月光被遮蔽,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又略带神秘的夜晚景象。这样的环境设定,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更何堪、敲窗雨深,逼人未耐单衣冷”,雨声敲打窗户,滴答不绝,加重了夜的寒冷与孤独感。这不仅是自然界的雨声,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象征着外界环境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只丁耽听取,宵长漏短,一声声尽”,在这漫长的夜晚里,诗人只能倾听雨声,时间仿佛变得漫长而短暂,每一声雨落都显得格外清晰。这里通过时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当下情境的深切感受。
接下来的“琴润。幽篁径。好韵奏金徽,香温宝鼎”,转而描绘了一幅更为宁静而雅致的画面。诗人似乎在弹奏古琴,琴声悠扬,与幽静的竹林相呼应,香气从香炉中缓缓升起,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这一段不仅展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暗示了他在喧嚣世界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努力。
“东邻酒事,早又阑珊花信”,通过提及邻人的酒宴和即将凋谢的花朵,进一步深化了季节变换、时光易逝的主题。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加深了读者对诗人情感的理解。
“恼天公、愁霖暗催,计团近局还自等”,面对连绵不断的雨水,诗人不禁对天公产生了一丝怨言,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无奈与等待的心态。这里的“计团近局还自等”,既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也是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接受。
最后,“试占时、蜡穗烟高,放晴明日稳”,诗人试图通过观察蜡烛燃烧的高度来预测天气的变化,希望明天能够放晴。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探索,也蕴含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锁窗寒》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与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在静谧的夜晚,诗人借由自然之景抒发了自己的思绪,表达了对生活、对时间、对未来的种种思考与期待。
出门见南山,喜逐松径行。
穷高欲极远,始到白云亭。
长山绕井邑,登望宜新晴。
州渚曲湘水,萦回随郡城。
九疑千万峰,嵺嵺天外青。
烟云无远近,皆傍林岭生。
俯视松竹间,石水何幽清。
涵映满轩户,娟娟如镜明。
何人病惛浓,积醉且未醒。
与我一登临,为君安性情。
柳色新池遍,春光御苑晴。
叶依青阁密,条向碧流倾。
路暗阴初重,波摇影转清。
风从垂处度,烟就望中生。
断续游蜂聚,飘飖戏蝶轻。
怡然变芳节,愿及一枝荣。
象辂初乘雁,璇宫早结缡。
离元应春夕,帝子降秋期。
鸣瑜合清响,冠玉丽秾姿。
和声跻凤掖,交影步鸾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