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视青天分外青,满天一点更无星。
忽惊平地化成水,乃是月华光满庭。
笔下何知有前辈,醉中未肯赦空瓶。
儿曹夜诵何书册,也遣先生细细听。
起视青天分外青,满天一点更无星。
忽惊平地化成水,乃是月华光满庭。
笔下何知有前辈,醉中未肯赦空瓶。
儿曹夜诵何书册,也遣先生细细听。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名为《迓使客夜归四首(其三)》。诗中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审美观念。
"起视青天分外青,满天一点更无星。" 这两句画面鲜明,将夜空比作一片纯净无瑕的蓝色,连星辰都难觅踪迹,只剩下那孤独的一点点光芒,为诗人心中那份寂寞和超然增添了几分神秘。
"忽惊平地化成水,乃是月华光满庭。" 这两句则是对夜晚景象的另一番描绘,将月光与水面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既静谧又迷离的氛围。诗人在这宁静中寻找到了内心的平和。
"笔下何知有前辈,醉中未肯赦空瓶。"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前贤文学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份自我超脱的情怀。在酒醉之际,对那已成空壳的文字世界不再执着。
最后两句"儿曹夜诵何书册, 也遣先生细细听。" 则是诗人对晚辈或学生的教导,希望他们能够在深夜中诵读经典,并且要认真倾听,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传承文化和教育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与外界自然景象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美学追求。
断肠花、巳随流水,青苔空锁深院。
知人不似花重好,莫怪为花留恋。
花不管,任啼鸠悲鸣,霞锦成霜霰。
水遥山远,泪滴翠绡寒。满天风雨,寂寞送昼雁。
伤心事、纵是生来见惯,那堪芳岁先晚。
孤云目尽苍梧野,留得竹枝歌怨。
帘莫捲,斜照里、荒烟白草愁何限,情长意短。
虫响又黄昏,沈沈夜永,惟有月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