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镫遥夕。问流黄刷罢,几番催织。
为捧心、消瘦年年,夜凉怨秋河,一墙红隔。
眼角情浓,更羞倚、曲屏风侧。
道花时不见,扑蝶重寻,顿怯风力。西楼向谁弄笛。
叹更阑月好,何事轻掷。
恁醉后、褪了燕支,有双袖黏来,者般狼籍。
齧臂痕深,又指与、些儿可识。
只难把、此愁打叠,绣裙百褶。
剪镫遥夕。问流黄刷罢,几番催织。
为捧心、消瘦年年,夜凉怨秋河,一墙红隔。
眼角情浓,更羞倚、曲屏风侧。
道花时不见,扑蝶重寻,顿怯风力。西楼向谁弄笛。
叹更阑月好,何事轻掷。
恁醉后、褪了燕支,有双袖黏来,者般狼籍。
齧臂痕深,又指与、些儿可识。
只难把、此愁打叠,绣裙百褶。
这首《解连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的思绪与情感。开篇“剪镫遥夕”,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仿佛是女子在夜晚独自剪烛,思绪万千。接着,“问流黄刷罢,几番催织”则暗示了女子的劳作与等待,她似乎在询问自己是否已经完成了多少次的织布工作,流露出一丝疲惫和期待。
“为捧心、消瘦年年,夜凉怨秋河,一墙红隔”这一句,通过“捧心”这一动作,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因思念或忧愁而日渐消瘦的形象,同时将她的孤独与外界的秋河相隔,进一步强化了她内心的寂寞与无奈。
“眼角情浓,更羞倚、曲屏风侧”则展现了女子在情感上的细腻与羞涩,她的眼角充满了深情,却又因为某种原因害羞地倚靠在弯曲的屏风旁,这种矛盾的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她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道花时不见,扑蝶重寻,顿怯风力”这一段,通过“花时不见”与“扑蝶重寻”的行为,以及“顿怯风力”的反应,不仅描绘了女子在春日里寻找快乐与逃避现实的场景,也隐喻了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时的犹豫与恐惧。
“西楼向谁弄笛。叹更阑月好,何事轻掷”则表达了女子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珍惜,她或许在西楼之上吹奏着笛子,却在夜深人静之时感叹美好的时光为何如此轻易流逝。
“恁醉后、褪了燕支,有双袖黏来,者般狼籍”这一句,通过描述女子醉酒后的状态,以及她双袖上残留的痕迹,展现了她情感的释放与生活的随意,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最后,“只难把、此愁打叠,绣裙百褶”则点明了女子内心的愁绪难以排遣,即使在精心打扮的绣裙之下,也无法掩饰她内心的忧郁与痛苦。
整首词通过对女子细腻情感的描绘,展现了其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变化与情感波动,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若拙若愚,若慵若懒,若呆若痴。
只这底便是,造玄日用,果行得去,密应神机。
学解见知,声闻圆觉,增长根尘塞肚皮。
都无用,但死心塌地,寿与天齐。金仙不在天西。
那碧眼胡儿不必题。
问性宗一着,从空自悟,命基上事,务实为基。
虚实相通,有无交入,混合形神圣立跻。
禅天净,看云藏山岳,月照松溪。
孤山岁晚,石老树查牙。逋仙去。谁为主。自疏花。
破冰芽。乌帽骑驴处。近修竹,侵荒藓,知几度。
踏残雪,趁晴霞。空谷佳人,独耐朝寒峭,翠袖笼纱。
甚江南江北,相忆梦魂赊。水绕云遮。思无涯。
又苔枝上,香痕沁,幺凤语。冻蜂衙。
瀛屿月,偏来照,影横斜。瘦争些。
好约寻芳客,问前度,那人家。重呼酒。摘琼朵。
插鬓鸦。唤起春娇扶醉,休孤负锦瑟年华。
怕流芳不待,回首易风沙。吹断城笳。
画檐丛翠凌霄,暮云还送西山雨。
千年陈迹,一时胜概,东南宾主。
佩玉鸣銮,西风吹入,江声柔橹。
漫登临赢得,征鞍倦客,离思乱,乡心苦。
一梦繁华何许。空留得悲凉今古。
雄文健笔,星辉日映,鬼呵神护。
倚遍阑干,有心也待,留题新句。
见一双白鸟,苍烟影里,背人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