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绿觅诗痕,昨夜梦云犹湿。
谁坐茜窗开处,恰一枝横入。
芳魂还倩笛招来,两两翠禽集。
怕向石阑题句,有那人香迹。
瘦绿觅诗痕,昨夜梦云犹湿。
谁坐茜窗开处,恰一枝横入。
芳魂还倩笛招来,两两翠禽集。
怕向石阑题句,有那人香迹。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窗前梅枝的景象,充满了诗意与情感。词人通过“瘦绿觅诗痕”这一句,巧妙地将梅枝的形态与诗人的创作灵感联系起来,暗示梅枝不仅是一幅自然美景,更是激发诗人创作欲望的对象。接下来,“昨夜梦云犹湿”则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梅枝在梦境中留下了湿润的痕迹,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空间。
“谁坐茜窗开处,恰一枝横入”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梅枝的出现如同意外之喜,它不经意间闯入茜色的窗户,给静谧的空间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茜窗”不仅指窗户的颜色,也象征着一种温暖而充满希望的生活环境,梅枝的出现为这环境增添了几分雅致和诗意。
“芳魂还倩笛招来,两两翠禽集”则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梅枝视为具有灵性的存在,它似乎能召唤出笛声,吸引翠鸟前来聚集。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梅枝的吸引力,也赋予了自然界的生物以情感和生命,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怕向石阑题句,有那人香迹”表达了词人对梅枝的尊重与敬畏,他担心自己的诗句会玷污了梅枝的清雅,甚至可能留下不属于自然的痕迹。这一句既体现了词人对美的追求和保护意识,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梅枝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词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澹拂楼阴,轻笼木末,暗催秋暮。
将开又合,只傍夕阳村墅。
任长空、片云自飞,等闲肯逐西风去。
向水亭山馆,千丝摇飏,为谁留住。何处。乡园路。
但断梗飘蓬,易牵离绪。年光过眼,消得几番炊黍。
赋郊居、尘鞅未闲,耦耕旧约人在否。
忍相看、数点霜枫,冷红鸦外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