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江南道,潇然谁与同。
禅心达生死,道眼识穷通。
聊为机缘起,悬知色相空。
有人真勇退,不到急流中。
门外江南道,潇然谁与同。
禅心达生死,道眼识穷通。
聊为机缘起,悬知色相空。
有人真勇退,不到急流中。
这首宋朝赵鼎所作的《六合县相僧》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洞察世事的僧人形象。诗中通过“门外江南道,潇然谁与同”开篇,以江南的宁静风光为背景,引出僧人的孤高形象,暗示其与世俗的疏离。接下来,“禅心达生死,道眼识穷通”两句,直接点明了僧人的精神境界——他以禅心理解生死,以道眼洞察人生的穷通变化,展现出一种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豁达。
“聊为机缘起,悬知色相空”则进一步揭示了僧人对于世间事物的态度,他虽参与世间事务,但内心却能洞察一切皆为空幻,不被外物所累。最后,“有人真勇退,不到急流中”一句,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真正勇者的赞美,他们能够避开世间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生活的描绘,传达了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与智慧的生活态度,体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对于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向往。
乳燕穿帘,乱莺啼树清明近。
隔帘时度柳花飞,犹觉寒成阵。长记眉峰偷隐。
脸桃红、难藏酒晕。背人微笑,半亸鸾钗,轻笼蝉鬓。
别久啼多,眼应不似当时俊。
满园珠翠逞春娇,没个他风韵。若见宾鸿试问。
待相将、彩笺寄恨。几时得见,斗草归来,双鸳微润。
高树多凉吹,疏蝉足断声。
已催居客感,更使别人惊。
晚夏犹知急,新秋别有情。
危湍和不似,细管学难成。
当敩附金重,无贪曜火明。
青松四面落,白发一重生。
向夕音弥厉,迎风翼更轻。
单嘶出迥树,馀响思空城。
嘒唳松间坐,萧寥竹里行。
如何长饮露,高洁未能名。
禁苑秋来爽气多,昆明风动起沧波。
中流箫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