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
《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全文
宋 / 萧立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

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

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

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

(0)
鉴赏

这首诗《次曾渔矶贺得士赟音问韵》是宋代诗人萧立之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士赟音讯的关切与欣喜之情。

首联“时危多难合驱除,安见娇儿竞挽须”,描绘了在危难时刻,人们应当团结一致,共同克服困难的情景。这里以“娇儿竞挽须”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颔联“支厦可能扶绪汉,誓江犹欲活全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其中,“支厦”和“绪汉”分别指支撑大厦和延续汉朝,而“誓江”和“活全吴”则表达了诗人希望拯救整个吴地的决心,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颈联“疑从马革无还璧,忽得蝇头似串珠”,这一联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失去的珍贵物品比作“还璧”,得到的微小事物比作“蝇头串珠”。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失去与获得的不同感受,同时也暗示了在艰难时期,即使得到微小的安慰也足以令人欣慰的心情。

尾联“君有诗来逾骨肉,为君吟罢酒三呼”,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信的感激之情。诗人认为友人的来信胜过亲人,读完后不禁举杯三呼,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友人深厚情谊的回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困境中微小安慰的感激之情。

作者介绍

萧立之
朝代: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 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猜你喜欢

读吕舍人诗追次其韵五首·其五

三沐复三熏,佩玉怀明珠。

何至不自珍,欲效豕负涂。

传呼虽甚宠,正可誇群奴。

君看魏徵孙,世世为农夫。

(0)

读王摩诘诗爱其散发晚未簪道书行尚把之句因用为韵赋古风十首亦皆物外事也·其六

往者游青城,犹及二三老。

稽首出世师,数语穷至道。

妻子真弊屣,弃去恨不早。

俯仰才几时,残骸日衰槁。

吾儿有奇骨,亦复至幽讨。

金丹傥可成,白发何足扫。

(0)

秋怀十首末章稍自振起亦古义也·其七

辟尘当以犀,濯缨当以水。

龟堂一炷香,世念去如洗。

人生天地间,太仓一稊米。

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

孰能从我游,趺坐燔柏子。

夜半清磬声,悠然从定起。

(0)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七

昔戍西陲时,凭高望中原。

愿欲乘天风,往吊绮与园。

有志莫能遂,怅望商山魂。

遥想山中人,岁时奠芳荪。

夕阳箫鼓散,高柳拥庙门。

老来更事多,考古见本根。

乃知当时事,祸福未易言。

千载信悠悠,浩叹掩绿尊。

(0)

纵笔四首·其四

梦事饱曾经,灵台了不惊。

冤亲同一妄,魔佛两皆平。

应物如风过,投床即鼾声。

晨兴拂几砚,犹恨太劳生。

(0)

纵笔五首·其二

朝士腰下黄,山僧鼻端白。

放翁俱笑汝,饱饭作闲客。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