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戟森前列,鸣珂集上阑。
渚宫坼城畔,翠幄敞庭端。
缇骑明村落,簪缨映树檀。
灵源二路泻,空翠九门寒。
花鸟春将晚,山川雪后看。
席移时藉草,觞荐半调兰。
选胜何须远,兴言自可欢。
凄清鸣涧壑,掩映向衣冠。
日永宜酣畅,人幽信旷观。
会心还自失,寂寞独凭栏。
画戟森前列,鸣珂集上阑。
渚宫坼城畔,翠幄敞庭端。
缇骑明村落,簪缨映树檀。
灵源二路泻,空翠九门寒。
花鸟春将晚,山川雪后看。
席移时藉草,觞荐半调兰。
选胜何须远,兴言自可欢。
凄清鸣涧壑,掩映向衣冠。
日永宜酣畅,人幽信旷观。
会心还自失,寂寞独凭栏。
此诗描绘了一场在薛卫尉园亭池上的聚会,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聚会的场景与氛围。开篇“画戟森前列,鸣珂集上阑”两句,以“画戟”、“鸣珂”等意象,渲染出聚会的庄重与豪华。接着,“渚宫坼城畔,翠幄敞庭端”,描绘了园亭的布局与环境,绿树环绕,翠色欲滴,营造出一种清新雅致的氛围。
“缇骑明村落,簪缨映树檀”两句,通过“缇骑”与“簪缨”的对比,既展现了贵族的服饰华贵,也暗示了聚会的高雅与尊贵。随后,“灵源二路泻,空翠九门寒”则以自然景观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聚会的宁静与超脱。
“花鸟春将晚,山川雪后看”两句,将季节更迭的自然景象融入聚会之中,赋予了聚会以时间的流转感和空间的广阔感。接下来,“席移时藉草,觞荐半调兰”描绘了聚会的进行,人们在草地上铺席而坐,饮酒赋诗,享受着自然与艺术的双重盛宴。
“选胜何须远,兴言自可欢”表达了聚会的自由与随性,不必刻意寻找美景,只要心中有兴,便能自得其乐。最后,“凄清鸣涧壑,掩映向衣冠”以自然的声音与人物的服饰形成对比,增添了聚会的生动与趣味。“日永宜酣畅,人幽信旷观”则表达了聚会的长久与深邃,人们在日光下畅饮谈笑,心灵得以自由飞翔。
整首诗通过对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聚会的雅致与高洁,以及对自然、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西风处士,例一枝团月,咸平印印。
千古诗宗传不绝,至竟被渠道尽。
雪返香魂,霜吹晓怨,肯受东君聘。
罗浮梦转,兔环知是谁孕。
未说烟雨江南,垂垂青子,须要调金鼎。
愁绝西山明秀处,依旧鹤南飞影。
我白君元,君词我和,各自为长庆。
后来桃李,遥遥别是花信。
道醉乡、无边无岸,一尊到彼殊径。
是间转海人知处,尺地不教渠剩。尊亦瘿。
问一斗消酲,一石犹难信。临风小等。
记我友醒狂,相从有意,中路恨羌永。
梅花晚,早已雪堆余鬓。此花宁复风韵。
空寒独倚天为主,天又几时曾定。今为晋。
看秦女山中,绿发垂垂顶。百年一瞬。
叹高卧北窗,闲过五十,无说答形影。
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颜色。
今似得、三闾公子,四明狂客。
古不能钳言者口,天方欲寿中朝脉。
算人间、岂有病无医,须针石。年冉冉,袍犹碧。
心耿耿,头先白。笑臣舒迂缓,臣山愚直。
拂袖归来羞炙手,望尘拜了难伸膝。
把富春濑与首阳山,图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