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古人留路去,今日共君行。
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
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的作品,与苗员外山行。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同旅行、珍惜时光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古人留路去”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的背景,暗示着这里曾经有过许多前人的足迹。
接着,“今日共君行”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当下与朋友同行的情景,强调了两人共同的旅行体验。第三句“若待青山尽,应逢白发生”中,“青山尽”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而“白发生”则可能指的是岁月留下的痕迹,比如头发变白。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描绘了时光流转的无常,也触及到了人生易老的主题。
最后一句“谁知到兰若,流落一书名”表达了一种意外和惊喜。兰若可能指的是一个特定的地点,而“流落一书名”则意味着诗人在那里获得了某种文学上的成就或声誉。这既是对个人才华的肯定,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行走之旅,更融入了时间、自然和个人的内心世界,构建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
夜来雨过,桃李将开遍。
策杖引儿童,也学人、随莺趁燕。
青天许大,多少好风光,一岁去,一春来,只恁空撩乱。
西池琼苑。游赏人何限。
玉勒拥朱轮,各骋些、新欢旧怨。
都齐醉也,说甚是和非,我笑他,他不觉,花落春风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