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宫耽耽虎守谷,羽褐出山邀客宿。
稽首中茅司命君,四叶秉符调玉烛。
鸣金击石天相闻,游飙倒影声磷磷。
戏上云崖撼琼树,脱叶出溪惊世人。
灵宫耽耽虎守谷,羽褐出山邀客宿。
稽首中茅司命君,四叶秉符调玉烛。
鸣金击石天相闻,游飙倒影声磷磷。
戏上云崖撼琼树,脱叶出溪惊世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奇幻的景象,以灵仙观为背景。"灵宫耽耽虎守谷"开篇,展现了观宇深藏于山林之中,有猛虎守护,增添了神秘气氛。"羽褐出山邀客宿"则写出了修行者身着羽衣,热情地邀请客人前来投宿,体现了道家的隐逸与待人之道。
"稽首中茅司命君,四叶秉符调玉烛"两句,诗人向司命神祇行礼,祈求神明保佑,同时运用象征手法,"四叶秉符调玉烛"暗示了神祇赐予的神秘力量和对光明的掌控。
"鸣金击石天相闻,游飙倒影声磷磷"进一步渲染了仙境的氛围,金石之声穿透云霄,风的回声在山崖间回荡,光影交错,如鬼魅般幽邃。
最后两句"戏上云崖撼琼树,脱叶出溪惊世人"描绘了诗人或修行者在仙境中的游戏之举,轻轻摇动云间的琼树枝头,使得树叶飘落溪水,这不仅惊动了世人,也寓言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灵仙观的神秘与超然,以及诗人对道教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扬葩簌簌傍疏篱,薄翅舒青势欲飞。
几误佳人将扇扑,始知错认枉心机。
良辰美景底须来,苦恼如山正满怀。
蝉度清歌侑溪柳,花吹黄雪洒官槐。
新秋风物俱堪赏,久病心情自不佳。
说与儿童休乞巧,老夫守拙尚多乖。
田家不遣儿牧猪,老乌替作牧猪奴。
不羞卑冗颇得志,草根更与猪为戏。
一乌驱猪作觳觫,一乌骑猪作骐骥。
骑之不稳驱不前,坐看顽钝手无鞭。
人与马牛虽各样,一生同住乌衣巷。
叱声哑哑喙欲乾,猪竟不晓乌之言。
骑者不从驱者斗,争牛讼马傍无救。
猪亦自食仍自行,一任两乌双斗争。
不缘一童逐乌起,两乌顷刻斗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