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不遣儿牧猪,老乌替作牧猪奴。
不羞卑冗颇得志,草根更与猪为戏。
一乌驱猪作觳觫,一乌骑猪作骐骥。
骑之不稳驱不前,坐看顽钝手无鞭。
人与马牛虽各样,一生同住乌衣巷。
叱声哑哑喙欲乾,猪竟不晓乌之言。
骑者不从驱者斗,争牛讼马傍无救。
猪亦自食仍自行,一任两乌双斗争。
不缘一童逐乌起,两乌顷刻斗至死。
田家不遣儿牧猪,老乌替作牧猪奴。
不羞卑冗颇得志,草根更与猪为戏。
一乌驱猪作觳觫,一乌骑猪作骐骥。
骑之不稳驱不前,坐看顽钝手无鞭。
人与马牛虽各样,一生同住乌衣巷。
叱声哑哑喙欲乾,猪竟不晓乌之言。
骑者不从驱者斗,争牛讼马傍无救。
猪亦自食仍自行,一任两乌双斗争。
不缘一童逐乌起,两乌顷刻斗至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农村现实生活的一种幽默感和深刻洞察。开篇“田家不遣儿牧猪,老乌替作牧猪奴”两句,以一种轻松诙谐的方式,设定了一种荒谬的情境,即家中不派孩子去放猪,却有老乌鸦来代劳。这不仅反映了生活中的困顿,也透露出对现实的调侃。
接着,“不羞卑冗颇得志,草根更与猪为戏”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荒诞情境的接受和乐观态度。这里的“得志”意味着在平凡琐碎中找到生活的乐趣,而“草根”则象征着简朴无华的田园生活。
以下几句“一乌驱猪作觳觫,一乌骑猪作骐骥。骑之不稳驱不前,坐看顽钝手无鞭。”通过对乌鸦和猪的夸张描述,突出了生活中的混乱与无序,以及在这种状态下的无奈。
“人与马牛虽各样,一生同住乌衣巷”则是诗人对于不同生物共存的观察,而“叱声哑哑喙欲乾,猪竟不晓乌之言”更深化了这一点,展示了自然界中物种间沟通的困难。
最后,“骑者不从驱者斗,争牛讼马傍无救。猪亦自食仍自行,一任两乌双斗争。不缘一童逐乌起,两乌顷刻斗至死。”则是对这种混乱和冲突的一个升华,从而揭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竞争的残酷无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独特的幽默感和深刻的观察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戏谑与哲理的田园生活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