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
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
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
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
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
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山川降嘉岁,草木蒙润滋。
孰云还本邑,怀恋独迟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描绘了一场秋日的集会之后归途中的情景和心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和个人感受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束带自衡门,奉命宰王畿。" 开篇即描绘出诗人以官员身份参与集会的情形,这里的“束带”指的是整理仪容准备离去,“奉命宰王畿”则表明诗人在接受命令后负责管理某一地区的事务。
"君侯枉高鉴,举善掩瑕疵。" 这两句是对上司或友人的赞美之词,意指他们能够洞察一切,提拔人才并宽容他人的过失。
"斯民本已安,工拙两无施。" 反映出诗人所在地区的平和安宁,没有大的动乱,也没有需要诗人特别去干预的事情。
"何以酬明德,岁晏不磷缁。" 这里表达了诗人想要回报上司或友人恩德之情,但又感到自己能力不足以作为回报。
接下来的几句 "时节乃来集,欣怀方载驰。平明大府开,一得拜光辉。" 描述了秋日的集会场面,诗人参加集会时的心情以及对主持者的尊敬之情。
"温如春风至,肃若严霜威。" 这两句用来形容诗人的感受和所处环境,他感到一种温暖如春风的待遇,同时也体会到一种严厉如严霜的权威。
"群属所载瞻,而忘倦与饥。" 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甚至忘记了自己的疲劳和饥饿,只是专注于观看和感受周围的一切。
"公堂燕华筵,礼罢复言辞。将从平门道,憩车沣水湄。" 诗中的最后几句,则描绘了集会结束后的场景,诗人在离开时的温馨和对未来路程的期待。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他对友谊、对职责、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薄游至西江,东南逢二妙。
本是同门友,同心复同调。
乐奏金玉声,情深知仁乐。
清风披素襟,明月朗馀照。
已见投胶漆,无庸判纻缟。
胡然忽分张,殊方理征棹。
越俗敛文华,楚风戒轻剽。
安驱赴中和,研精归道要。
江湖暂分流,终焉合廊庙。
矢心展大猷,毋为恋蓬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