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瑟瑟半江红,花事阑珊到水荭。
昨日芙蓉今日老,一年生怕鲤鱼风。
秋光瑟瑟半江红,花事阑珊到水荭。
昨日芙蓉今日老,一年生怕鲤鱼风。
这首诗《棹歌》由清代诗人惠周惕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时光流转与自然变迁的深刻寓意。
首句“秋光瑟瑟半江红”,以瑟瑟秋光和半江红叶的景象开篇,渲染出秋天特有的凄美氛围,红叶映衬着秋水,色彩鲜明而富有层次感,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次句“花事阑珊到水荭”,进一步描绘了秋天花事渐尽的景象,水荭(一种水生植物)在这样的季节里显得尤为孤寂,暗示着生命的衰败与自然界的无常。
“昨日芙蓉今日老”一句,将芙蓉花从盛开到凋零的过程浓缩在这短短的诗句中,形象地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以及生命从盛放到衰败的自然规律。
最后一句“一年生怕鲤鱼风”,则以鲤鱼风(一种比喻性的风,象征着外界的干扰或生活的波折)来表达对一年中可能遭遇的困难和挑战的畏惧,同时也暗含了对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潇洒云中鹤,容与水边鸥。
缑山仙客,飘然曾约此中留。
更有骑鲸公子,相与翱翔八极,凛凛气横秋。
明月楼头宴,樽俎好诗流。
思往事,增逸兴,唤仙舟。
谁能拘束,尘埃堆里蹙昏眸。
拟附星槎直上,十二玉京绛阕,高处且嬉游。
回首视人世,天地一沙舟。
岁月如奔箭,屈指又中秋。
去年江上行役,常动故乡愁。
容与碧云亭畔,极目江山千里,隐隐是西州。
日暮天容敛,鸥雁下汀洲。
迥故棹,寻旧里,解客裘。
功名前定,时到安得为淹留。
幸有青编万轴,且又日长无事,莫恁做闲忧。
花下常携酒,明月好登楼。
春来腊去,一番新风景,为君开设。
试忆前时花雨坠,只少梅花清绝。
两个难逢,一分才欠,巧杀终如拙。
玉梅人唤,雪儿来对时节。
应更付属楼头,丁宁笛伴,莫把声声彻。
玉女行春娇渡马,休是鹊桥轻别。
对我三人,与君一醉,醉了樽重设。
清歌未放,更须天上呼月。
赏心佳处,登临地、千古人人都说。
何况江天来雪望,添得十分奇绝。
倚遍栏干,下窥寒镜,照我容颜拙。
举头惊笑,问今天是何节。
天外矗矗琼山,溶溶银海,上下光相接。
年去岁来频览为,何事今朝浑别。
坐蹴云茵,横牵绡幕,玉女来铺设。
公馀多暇,正堪同此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