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
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
神融遽合庄周梦,意气俄乘竹叶舟。
侧听屋山鸡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
天公知我寒无褐,惠以檐间百尺裘。
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
神融遽合庄周梦,意气俄乘竹叶舟。
侧听屋山鸡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
这首诗名为《负暄》,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天气寒冷和生活困苦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天公赐予温暖的感激之情。首句“天公知我寒无褐”直接道出诗人的困境,暗示了衣物不足;“惠以檐间百尺裘”则描绘了天公仿佛知晓他的困境,通过檐间的阳光(这里比喻温暖)赠予他一丝暖意。
接下来,“挟纩固殊如是想,索衣不叹晚为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得到温暖的欣喜,即使这温暖微薄,也足以让他不再为晚来的衣物而忧虑。诗人将自己比作庄周梦中的角色,心境豁然开朗,意气昂扬,仿佛乘着竹叶舟在精神世界里畅游。
最后两句“侧听屋山鸡正午,又愁寒雀暮啾啾”,诗人通过屋山鸡报时和寒雀的傍晚鸣叫,营造出一种寂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再次强调了虽有片刻温暖,但寒冷的现实并未完全改变,他仍然对夜晚的寒冷感到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寒日负暄为背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艰辛时的坚韧与感恩,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琼构涌空碧,鱼龙濯晴波。
游人与春竞,奈此西日何。
缅怀散花洲,青笠委绿蓑。
当年渔樵侣,问我何时过。
依然五湖境,乱眼烟云多。
恍疑三壶梦,欲继七字哦。
恨无石心儿,慨慷叩舷歌。
时英满四座,自许皆隋和。
翁子独不语,诗源泻悬河。
不作杜陵老,眼寒惊绮罗。
幽亭名思洛,寒潭俯澄虚。
回头三百年,胜地成荒墟。
公今草堂址,无乃昔所居。
环之碧玉峰,带以清冷渠。
流泉响琴筑,松竹皆箫竽。
妙哉无尽藏,一一为我娱。
东冈作兰若,钟梵邻樵渔。
亦有桑柘村,旁开蔬果区。
何烦引三径,故自与世疏。
主人去霄汉,夜直承明庐。
斯游入清梦,傥寄空中书。
白日苦易晚,我怀多隐忧。
忧思剧春浸,浩漫不可收。
出门欲有适,举步且复休。
尘中等胶扰,念此将焉投。
驾言城东北,阎闾即岩丘。
是中有幽人,厉志凌霜秋。
寸田荆棘尽,不假斤斧脩。
门无杂车马,一饭乃见留。
虚堂芝朮香,下有百尺虬。
苍阴匝平地,老干森下樛。
堂中罗酒浆,耿耿灯烛幽。
四天黮无光,万籁肃以揫。
炯然坐相向,更仆语益遒。
我身动乖迕,梦寐乔松游。
常恐在泥滓,永为天所囚。
会当从之子,濯足万里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