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望千古一涪翁,还向江湖四壁空。
病目自甘桃李后,野麋难着凤麟中。
未成下泽还乡里,且寄穷阎蔽雨风。
举世知音常契阔,空悲沉抑为谁雄。
相望千古一涪翁,还向江湖四壁空。
病目自甘桃李后,野麋难着凤麟中。
未成下泽还乡里,且寄穷阎蔽雨风。
举世知音常契阔,空悲沉抑为谁雄。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次韵叶翰林见寄(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叶翰林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世事的感慨。
首句“相望千古一涪翁”,以“涪翁”借指友人叶翰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敬仰之情。“还向江湖四壁空”则描绘了友人远离尘嚣,隐居江湖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暗含了诗人对友人处境的同情。
接着,“病目自甘桃李后,野麋难着凤麟中”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友人的生活比作桃李之后,虽有美景却无人欣赏;又以野麋难以在凤麟之中立足,象征友人在高洁之士中显得格格不入,表达了对友人境遇的惋惜。
“未成下泽还乡里,且寄穷阎蔽雨风”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友人未能实现归隐的愿望,只能暂居简陋之处,面对风雨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现实处境的同情与理解。
最后,“举世知音常契阔,空悲沉抑为谁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懂得欣赏和理解的人并不多,即使才华横溢,也可能遭遇沉抑,无人问津。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才能未被充分施展的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