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部乐.正月十七夜放灯》
《三部乐.正月十七夜放灯》全文
清 / 樊增祥   形式: 词

腰鼓轰雷,看软舞柘枝,紧吹桐角。

紫薇厅里,艳发红莲千萼。

选三五、玉貌童男,试山香帽样,彩缕金错。

单于小队,一一轻躯如鹤。

连呼瓦盆注酒,教青狮痛饮,锦球腾跃。

尽伊画廊月上,绮筵花落。

似临淮、赏灯朔漠,朱焰结、郁金孔雀。

莱国烛泪,防诘旦、传满关洛。

(0)
鉴赏

这首《三部乐·正月十七夜放灯》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词人樊增祥所作,描绘了正月十七夜晚放灯的热闹景象。词中通过“腰鼓轰雷”和“紧吹桐角”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欢快热烈的音乐氛围。"软舞柘枝"与"紫薇厅里,艳发红莲千萼"则形象地刻画了女子们身着华丽服装,翩翩起舞的场景,犹如盛开的莲花,艳丽动人。

接下来,“选三五、玉貌童男”写出了挑选俊俏孩童参与活动,他们戴着山香帽,装饰精美,宛如仙鹤般轻盈。词中还提及了饮酒游戏,如“连呼瓦盆注酒,教青狮痛饮,锦球腾跃”,展现了人们在欢庆中的豪情与活力。

“尽伊画廊月上,绮筵花落”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华美,仿佛置身于画中,月光洒落,花香四溢。接着,词人以“似临淮、赏灯朔漠”比喻此景如边塞赏灯,增添了浓厚的民俗风情。“朱焰结、郁金孔雀”描绘了灯笼的色彩斑斓,如同孔雀开屏一般绚丽。

最后,“莱国烛泪,防诘旦、传满关洛”暗含了对节日习俗的传承,暗示着这种欢乐的气氛将延续到关洛各地,直至天明。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饱满,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元宵节的盛况。

作者介绍
樊增祥

樊增祥
朝代:清

樊增祥(1846—1931)清代官员、文学家。原名樊嘉、又名樊增,字嘉父,别字樊山,号云门,晚号天琴老人,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西正街梓潼巷人。光绪进士,历任渭南知县、陕西布政使、护理两江总督。辛亥革命爆发,避居沪上。袁世凯执政时,官参政院参政。
猜你喜欢

酬邻几问不饮栽菊

黄菊本天物,先随元化生。

酒醴乃人功,后因仪狄成。

酒客强亲菊,菊酒初无情。

种之荒阶侧,何尝妨独醒。

脩竹气萧洒,自合生君庭。

(0)

和江邻几六月十一日省宿书事

长夏金正伏,火意尤骄盈。

夫子寓官舍,无术逃烦蒸。

轩窗豁四开,灭去壁上灯。

纻衣不可亲,羽扇安能胜。

濯泉泉已温,抚簟簟可憎。

万叶悄无风,但有飞蚊鸣。

六府燥不濡,喉舌烟尘生。

摄衣起徐步,四顾天正晴。

云汉浅欲涸,箕毕徒纵横。

忽思终南巅,秀出秦云青。

上有长松林,蔽日深杳冥。

下有万仞壑,含蓄太古冰。

安得蹑轻屐,杖策缘峥嵘。

挂冠芙蓉阙,结屋高崖棱。

回视万钟禄,飘撇如飞蝇。

(0)

闰正月十五日夜监直对月怀诸同舍·其一

雾净金波溢,天开碧幕空。

夜寒虽料峭,春意自冲融。

熠熠枝上露,翛翛竹杪风。

暂还林野兴,不似畜樊笼。

(0)

宝鉴贻开叔

流尘集宝鉴,尘昏鉴不昏。

纤泥落清水,泥浑非水浑。

人能辨二物,相与自忘言。

二物不能辨,悠悠何足论。

无为舍其内,逐外取烦冤。

(0)

塞上·其三

瀚海秋风至,萧萧木叶飞。

如何逢汉使,犹未寄征衣。

不叹千里远,难甘一信稀。

年年沙漠雁,随意得南归。

(0)

贻宋四行简迪

离群如几辰,屈指十青春。

不意轮蹄迹,共兹京洛尘。

文场投漆契,客路转蓬身。

别易相逢阔,过从莫厌频。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