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江浒路穷处,舟子不容仙子渡。
岂意一篙落手来,而资双足凌波去。
睥睨大海如江然,杯渡佛轻篙渡仙。
休负知津惟我是,且从登岸看谁先。
杯渡之杯人所怪,大块中含几沙界。
或云芥纳须弥山,细视芥焉杯则大。
彼细莫细于一芥,一芥要之犹有内。
彼大莫大于两块,两块要之犹有外。
内外相形费融会,未忘所仰亭勿坏。
吾细无内莫能碎,吾大无外莫能载。
细大相融亡挂碍,何仰之有亭可废。
庐陵江浒路穷处,舟子不容仙子渡。
岂意一篙落手来,而资双足凌波去。
睥睨大海如江然,杯渡佛轻篙渡仙。
休负知津惟我是,且从登岸看谁先。
杯渡之杯人所怪,大块中含几沙界。
或云芥纳须弥山,细视芥焉杯则大。
彼细莫细于一芥,一芥要之犹有内。
彼大莫大于两块,两块要之犹有外。
内外相形费融会,未忘所仰亭勿坏。
吾细无内莫能碎,吾大无外莫能载。
细大相融亡挂碍,何仰之有亭可废。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丰的《寄题仰止亭》,通过对庐陵江畔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庐陵江浒路穷处,舟子不容仙子渡”,以仙女过江的传说起笔,暗示人生的困境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接下来,“岂意一篙落手来,而资双足凌波去”描述了意外的转折,象征着突破困境的力量。
诗人进一步通过“睥睨大海如江然,杯渡佛轻篙渡仙”表达出看待事物的广阔胸怀,即使面对看似无法逾越的大海(即生活困境),也能以小舟(自我)破浪前行。他强调“休负知津惟我是”,即不要辜负自己对生活的洞察力,同时“且从登岸看谁先”,鼓励人们积极行动,探索未知。
诗中“杯渡之杯人所怪,大块中含几沙界”运用比喻,揭示了宇宙的广大与微观世界的微妙,暗示人生的复杂性和无穷可能。诗人以“内外相形费融会,未忘所仰亭勿坏”表达对内外观照的理解,认为只有在不断融合和理解中,才能消除困惑,保持内心的平衡。
最后,“吾细无内莫能碎,吾大无外莫能载”强调个人内在的坚定和外在的包容,以及如何在细大之间找到平衡,从而达到“细大相融亡挂碍,何仰之有亭可废”的境地,即无须仰望外物,内心自足,亭台(象征精神寄托)无需存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言,富有哲理,体现了曾丰深沉的人生智慧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登登邓尉山,飞搆见古寺。
横割凤冈青,平临锦峰翠。
谁移白银阙,置此佳丽地。
下负巨神鳌,万古永不坠。
草树多攒花,云崖剩题字。
旭日射宝塔,珠光荡如碎。
迎门有老僧,台客不相避。
和南揖就坐,蒲团各分位。
香茗无杂供,居能自清异。
我弹瓦棋盘,彼弄铁如意。
玄言悟三空,心兵欲遐弃。
汉家南越郡,海上起高台。
紫翠朝云映,笙箫落日催。
千秋乐事今消歇,碧榭朱栏台草没。
山鹧空啼榕叶深,荔枝犹待春风发。
太守来游发兴豪,雪山日镜拥溟涛。
右瞰双溪小,回瞻五岭高。
开元宋公韩吏曹,贤声此辈俱翔翱。
别君且尽杯中酒,越王台上应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