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
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
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闇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
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
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
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闇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
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和生活场景,通过山鹧鸪的啼叫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蕴含深意。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开篇便以山鹧鸪的啼叫声营造出一派萧瑟秋意,反复的啼叫与清晨露水和凛冷的风相互交织,显得格外凄凉。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这两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秋色渐浓的山岗上,一轮明月悬挂在苦竹林间,月光映照着寒冷的夜晚,更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孤寂。
“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质疑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里的畬田和石楠象征着理想中的安稳生活,为何山鹧鸪却不能享受这份平静?
“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闇入。”山鹧鸪的啼叫声,在诗人耳边回荡,既不匆忙也不拖沓,这种节奏感染着楼上和舟中的空间,让听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悠扬的啼声。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这里描写了旅途中的人在异乡他乡的孤独与寂寞,以及家中的寡妇抱着孩子,心中充满忧虑和不舍。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诗人呼唤山鹧鸪,本是这里的鸟类,为何要在清晨时分不断地啼叫?这不免让人感到有些苦涩。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最后,诗人通过山鹧鸪的啼叫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声音只会让北方的人感到忧愁,而南方的人们早已习以为常,不再留意。
整首诗通过山鹧鸪的啼叫声,传递出一种秋思和乡愁,是诗人内心深处对亲情与故土的眷恋。
言寻越王山,忽逢华林寺。
绀殿郁崔嵬,金紫迷人醉。
历历阶前松,千年抱空翠。
无诸昔建国,故址犹堪识。
霸图一消歇,香火归初地。
鸣禽带梵音,寒蝉悦禅意。
坐啸来清风,溽暑忽全避。
日暮数声钟,满山黄叶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