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诗篇字字工,苍头长日送诗筒。
夜来我亦惊诗梦,声落秋山寺里钟。
老去诗篇字字工,苍头长日送诗筒。
夜来我亦惊诗梦,声落秋山寺里钟。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周伦所作,名为《答周秋汀》。诗中描绘了一位年迈诗人创作诗歌的情景,以及诗歌与自然、时间的微妙联系。
首句“老去诗篇字字工”,点明了诗人已至暮年,但其诗作依然精妙绝伦,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这反映了诗人即使在生命晚期,仍能保持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高超技艺。
次句“苍头长日送诗筒”,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状态。每日都有苍头(可能指仆人或助手)送来装满新作的诗筒,暗示诗人的创作活动持续不断,即使在老年也未曾停歇。
第三句“夜来我亦惊诗梦”,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过程的独特体验。夜晚,诗人仿佛进入了诗意的梦境,灵感如泉水般涌现,这种体验既神秘又令人兴奋。这里的“诗梦”不仅指实际的梦境,更象征了诗人沉浸在诗歌创作中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句“声落秋山寺里钟”,将诗人的创作与自然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句描绘了诗人创作的诗歌如同钟声一般,在秋天的山寺中回响,寓意着作品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诗歌与自然、宇宙建立起一种和谐的联系,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晚年仍能保持创作热情和高超技艺的风采,同时也传达了诗歌与自然、时间的深刻关联,以及作品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耄柳藏烟,髡芜待雪,湖天秋意难禁。
正落潮新岸,睡冷沙禽。
倚槛慵抬望眼,怎能穿这段阴阴。
愁来也、原无避处,况是登临。
沉吟水边,胜赏已不见,高楼倒影波心。
叹神弦仙笛。一样销沉。
人在吴头楚尾,对孤云时序侵寻。
还添个、潇湘雁儿,九辨遗音。
春郊霁。画肪依芳,渚风漪细。绣鸭引雏鱼浪起。
柔蓝媚。柳絮搓绵,草薰游人醉。
韶景骤,筝雁宵慵倚。
悭雨困日,过眼花如锦,惊尘委。冷红铺地。
双鸳印泥,香尚腻。呼莺燕,寻桃李。怯更展愁睇。
艳阳暗,凋红翠。花落难留,逝景难追付流水。
题怨曲、宫沟寄。寄沧波、点滴伤春泪。红休洗。
眷平芜、目极遥天里。掩离觞、尊酒人千里。
背城路曲,趁小车、清风为我吹冠。
霜晓枫浓,日昙花病,秋容绘也应难。倦怀暂宽。
甚旧情、偏触尊前。
叹频年、雁翼参差,上京风雨蒯缑寒。
尘劫尽归游眺,吊南洼牧笛,故苑哀蝉。
蠃墨残题,菭砖凄句,江亭画壁传笺。劝觥送船。
荡坠魂、离梦连娟。谢朝华、鬓改簪羞,强来临镜看。
问江亭、阅春多少,依然天际韦杜。
盲风吹老莺花劫,惟见坠沙如雨。怀旧侣。
怕梵字、霓裳难认楣閒谱。前游记否。
只柳絮尘心,桃花圣解,犹逐乱红舞。
平生恨,诗酒年涯暗度。西山眉黛非故。
残僧莫话开天事,一掷顿成今古。寻梦处。
指壁上、冰苔半蚀销魂语。閒愁浪苦。
锦曲水流觞,临河作叙,身世几谈麈。
玉虹倚碧,吞万顷、澄湘如练。
是广国雄才,斯文元气,方许杨妃捧砚。
漫叟高文平原字,示万古华、芝金箭。
看色正、芒寒日星,河岳动摇舒卷。吾倦。
骖鸾十载,湘漓都遍。
便诗续舂陵,酒行湖沼,未抵骚心九辨。
碑字生金,篆英垂薤,剔尽顽苔昏藓。
萧瑟意,拟傍三吾买宅,息柯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