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邓尉山,飞搆见古寺。
横割凤冈青,平临锦峰翠。
谁移白银阙,置此佳丽地。
下负巨神鳌,万古永不坠。
草树多攒花,云崖剩题字。
旭日射宝塔,珠光荡如碎。
迎门有老僧,台客不相避。
和南揖就坐,蒲团各分位。
香茗无杂供,居能自清异。
我弹瓦棋盘,彼弄铁如意。
玄言悟三空,心兵欲遐弃。
登登邓尉山,飞搆见古寺。
横割凤冈青,平临锦峰翠。
谁移白银阙,置此佳丽地。
下负巨神鳌,万古永不坠。
草树多攒花,云崖剩题字。
旭日射宝塔,珠光荡如碎。
迎门有老僧,台客不相避。
和南揖就坐,蒲团各分位。
香茗无杂供,居能自清异。
我弹瓦棋盘,彼弄铁如意。
玄言悟三空,心兵欲遐弃。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登邓尉山时,所见到的光福寺的壮丽景色以及与老僧的交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观描写,如“飞构见古寺”、“横割凤冈青”、“平临锦峰翠”,展现了山寺的雄伟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之美。同时,诗人通过“谁移白银阙,置此佳丽地”表达了对光福寺所在位置的赞叹。
接着,诗人描述了寺内的情景,“下负巨神鳌,万古永不坠”不仅描绘了山寺稳固的地理环境,也隐喻了寺庙的永恒与庄严。诗中还提到了草木繁盛、云崖题字、旭日宝塔等细节,进一步丰富了画面感。
最后,诗人与一位老僧的互动,通过“和南揖就坐,蒲团各分位”展现了僧侣之间的和谐与尊重。诗中提到的“香茗无杂供,居能自清异”体现了僧侣生活的清净与独特。而“我弹瓦棋盘,彼弄铁如意”则展示了两人在闲暇时光的轻松交流,通过“玄言悟三空,心兵欲遐弃”表达了对佛法的领悟与内心的平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光福寺的自然美景与僧侣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郡斋冷秋菰,饭客比僧供。
如何齑盐厨,便谓酒肉梦。
此间百战场,肥瘠较轻重。
霜花气未暖,冰澌砚含冻。
窗梅眩书灯,厌听晓角弄。
乡心竞节物,椒盘已可颂。
一堂元祐师,翠竹忍留凤。
取材有成约,浮海谁与从。
翻然著鞭先,逸足未易鞚。
他日仇池书,为记小有洞。
已斲长篇饯女生,君犹从我觅诗行。
穷途白眼何须怪,乱世苍颜不足惊。
南国旌旗犹灭没,中原豺虎正纵横。
苏湖亦产人头豆,为问扁舟底远征。
屈原作离骚,采菊飧其英。
渊明赋归来,径荒菊犹荣。
此物有至性,名因君子成。
岂知时节过,不顾霜露凝。
岁华易晼晚,芳物随凋零。
艳色始独秀,馨香自孤清。
花似时美女,俗恶空娉婷。
由来品次定,横议那得争。
公如醉翁贤,雅好违世情。
三喔复三绕,莫逆如友生。
泛之黄金杯,愿言制颓龄。
更呼门下士,哦诗同倒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