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截断不须工,谁信春秋是国风。
笔下均调成一气,东屯唤起杜陵翁。
口头截断不须工,谁信春秋是国风。
笔下均调成一气,东屯唤起杜陵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次韵孙翊尉(其一)》。从这短短的四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自信。
“口头截断不须工,谁信春秋是国风。”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形式的自如掌握。他认为好的诗歌不需要过多修饰和雕琢,因为真正的诗意应该源于自然,犹如《春秋》这样的经典之作,其文辞简洁而富有韵味。
“笔下均调成一气,东屯唤起杜陵翁。” 这两句则展现了作者对于前代诗人风格的把握和致敬。在这里,他提及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被尊称为“杜陵翁”),通过笔墨一气呵成,李石似乎在用自己的诗歌来唤醒或是与杜甜对话。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更反映出他对于诗歌传统和个人风格之间微妙关系的深刻认识。
诗人巢雪如住山,巢中所得强得官。
官微不足了饘粥,尽日幽寻遣儿读。
舂容大篇辄千字,鍊字贵活不贵死。
乡来杜陵有布衣,晚到夔州也如此。
乃今遗藁安在哉,古花囊锦宗文开。
开缄宛见谏议面,只字重哦复三咽。
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见人捧心颦两眉。
不学施家女,只学唐人诗。
为言诸子将安之,巢空雪明康鼎来。
来访西庵三畏堂,山林草树只青苍。
剑池不洗行人恨,石上春风白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