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上芳菲小洛阳,谁家细马走红妆。
名花未恨东风老,只恨先生两鬓霜。
市上芳菲小洛阳,谁家细马走红妆。
名花未恨东风老,只恨先生两鬓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市集的生动景象。"市上芳菲小洛阳"中,“小洛阳”指的是当时洛阳城内外美丽的春色,通过“市上”二字可知,这个场景是在市场之中,那里充满了花开的声音和气息。“谁家细马走红妆”则描绘了一幅画面:某人的精致小马在铺满鲜花的街道上缓慢行走,似乎整个市集都为这份美丽而装扮。
接着,“名花未恨东风老”表达了对春天流逝不留的感慨。春天虽美,但春风也会带来时间的流逝,花开花落,万物更新的循环。诗人并没有因为美丽而忘记了这份无常,只是“未恨”而已。
最后,“只恨先生两鬓霜”则转向了个人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先生”可能指的是诗人的朋友或知己,而“两鬓霜”则形象地描绘了中年人头发渐渐变白的景象。诗人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尽管外界的美好难以忘怀,但个人的青春与活力终究是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这首诗通过对市集春色和个人衰老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华烂漫,锦开千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
并吹却、道边谢墅。
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
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
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
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
更竹里、颠狂崔护。
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
君不见,曲江树。
曾授茅山记。共当年、二百七十,又三甲子。
昨上云台占云物,占得景风南至。
又恰是、封侯千岁。
行遍神州河洛外,早归来、庭下槐阴翠。
春万户,共生意。溪翁图是参同契。
想金丹、圆成功行,活人相似。
顾我尊前歌赤壁,生子当如此耳。
笑华发、东坡年几。
弟不如人今老矣,看龙头、霄汉雌龙尾。
呼白石,为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