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田又高田,尽作十字裂。
可怜公堂上,鞭挞日流血。
低田又高田,尽作十字裂。
可怜公堂上,鞭挞日流血。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时期,农民在干旱天气下耕种的艰辛生活。诗人以“低田又高田,尽作十字裂”开篇,形象地展现了农田因干旱而龟裂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接着,“可怜公堂上,鞭挞日流血”一句,将视角转向了社会层面,揭示了官府对农民的苛政和剥削。这里的“公堂”指的是官府处理事务的地方,而“鞭挞”则意味着体罚,暗示了农民因为无法承担高额赋税或债务而遭受的严酷惩罚。通过“日流血”这一夸张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农民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现象的强烈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环境与社会现实,深刻反映了农民在自然灾害与人祸双重压力下的苦难生活,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疾苦的关注与关怀。
马首春还薄,乾坤气未苏。
乱山浮日断,危戍逼云孤。
花发已如落,柳垂犹半枯。
兵戈百战息,烟火数家无。
哭泣惊新鬼,扶携问老夫。
石壕初避吏,榆岭复防胡。
生事悲机杼,雄心抚仆姑。
七陵佳气在,长拱帝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