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华烂漫,锦开千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
并吹却、道边谢墅。
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
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
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
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
更竹里、颠狂崔护。
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
君不见,曲江树。
问何年种植。独成蹊、秾华烂漫,锦开千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
并吹却、道边谢墅。
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
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
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
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
更竹里、颠狂崔护。
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
君不见,曲江树。
这首词作是宋末元初的诗人刘辰翁所创作的《金缕曲》其二。全词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现实生活中美好事物已不再有的感慨。
“问何年种植”开篇便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是哪一年开始种植这些花木的,它们现在已经长成,可以想象当初种植它们的人充满了希望和憧憬。而“独成蹊、秾华烂漫,锦开千步”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花开得像锦缎一样美丽,铺展在一千步之遥。
“花下老人犹记我,不似那回赏处”表达了诗人与过去相比,现在已经物是人非。那个赏花时光中的自己已不复存在,而现在的自己只是在回忆当年那些美好的时刻。
“并吹却、道边谢墅。黄四娘家今何在,也飘零、偎向前村住”诗人继续他的叙述,提到了过去的一些具体事物和人物,这里的“黄四娘家”可能是一处历史遗迹或者一个故事背景下的地点,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只能在回忆中寻找。
“千万恨,寄红雨。携壶藉草行歌暮”是诗人情感的宣泄,他将自己的无限哀伤寄托于春雨之中,而自己则带着酒壶,在草地上行走,唱着悲凉的晚曲。
“记前宵、深盟止酒,况堪扶路。破手一杯花浮面,不觉二三四五”这里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在一起饮酒时的情景,那时候的承诺和友情,现在却只能用一杯酒来怀念那些美好的日子。
“更竹里、颠狂崔护。试语看花诸君子,但如今、俯仰成前度”诗人提醒读者,即便是在这充满诗意的环境中,看着这些花朵,也只是徒增感慨,因为现在的一切都已不是过去。
最后,“君不见,曲江树”则是对过往美好的回顾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诗人问你难道没有看到那些曾经在曲江边上的树木吗?它们依旧存在,但如今的一切已经与过去大为不同。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的怀旧之情和时代变迁的无常。
杂花铺绣,浅草裁茵,凭栏野色浮空。
败柳枯荷,商声递入金风。
悤悤载花载酒,对閒园、才识秋容。
悄相向,借吴波涨绿,与洗尘红。
谁唱白铜鞮曲,趁如云娇马,流水西东。
桥下龟鱼,也应惊到吟筇。
风光自延倦客,倚残曛、閒数疏钟。
海天回,寄愁心、塞外断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