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柳子玉二首·其一地炉》
《次韵柳子玉二首·其一地炉》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

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

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

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0)
注释
细声:微弱的声音。
蚯蚓:比喻微小的事物。
银瓶:形容声音清脆或突然。
拥褐:穿着粗布衣。
天未明:清晨尚未破晓。
衰鬓:斑白的鬓发。
镊残:用镊子拔去剩余的白发。
攲雪领:形容头发斑白如雪,歪斜披在衣领上。
壮心:豪情壮志。
降尽:消失殆尽。
丹灶:炼丹的炉子,象征修炼或隐居。
锱铢火:极小的火焰,比喻微弱的希望或力量。
山城:山区的城市。
长短更:古代夜间报时的更鼓。
床头:床边。
竹几:简陋的家具,竹制的小桌子。
夫人:妻子。
不解卿卿:不理解你的内心世界。
翻译
细小的声音从蚯蚓中发出,如同银瓶破裂,天还没亮时它已横卧大地。
满头白发如残雪,我疲惫地斜倚着衣领,壮志已消,仿佛风旗倒下。
自比炼丹炉中的微火,厌倦了山城夜间的长短更声。
听说床头只有竹几相伴,夫人恐怕不懂我心中的深深忧郁。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夜室内景象的诗句,通过对细微声音和静谧氛围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在寒冷清寂之中寻得的一丝温暖与安宁。其中“细声蚯蚓发银瓶”一句,以蚯蚓的声音比喻夜深时水壶中的冰块融化所发出的声音,既形象又生动,透露出夜的静谧和寒冷。而“衰鬓镊残攲雪领”则是对室内温度之低的一个写实,衰鬓指的是头发边缘被冻湿的样子,反映了室内外的严寒。

“壮心降尽倒风旌”一句中,“壮心”二字传达出诗人坚定不移的意志,而“降尽倒风旌”则是对室外狂风骤雨的描写,形成与室内温暖景象鲜明对比。接着“自称丹灶锱铢火”一句,以炉火的热烈来对照前面的寒冷,表现了诗人对火光的依赖和享受。

后半部分“倦听山城长短更”则透露出一种疲惫之感,可能是夜深人静之时,对外界声音的倦怠与疏离。而“闻道床头惟竹几”一句,则是在提到室内仅有的家具——床头的一张竹制桌几,这些物品在诗中构成了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氛围。

最后,“夫人应不解卿卿”则是对一个假想中的女性角色的一种呼唤,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理解和陪伴的渴望。这里的“卿卿”是一种古代常用来表示亲昵之情的词汇,增添了一丝温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晚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严寒中寻求温暖与安宁的心境,以及对简单生活和理解陪伴的情感诉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以纸托乐秀才捣治

古人争名翰墨薮,柿叶桑根俱不朽。

固知老褚下欧阳,控御管城须好手。

嫁非好时聊自强,幅则甚短惭甚长。

闻道蔡侯闲石臼,为借馀力生银光。

(0)

陈叔易学士母阮氏挽词·其二

去年披雾识儒先,欲拜萱堂未敢前。

卢壶要传纱缦业,王裒忽废蓼莪篇。

秀眉隔梦黄垆里,落日驱风丹旐边。

佛子归真定何处,空令苦泪涨黄泉。

(0)

元方用韵寄若拙弟邀同赋元方将托若拙觅颜渊之五十亩故诗中见意

梦中与世极周流,错认三刀是得州。

拟学耕田给公上,要为同社燕春秋。

囊间已办青芒屦,桑间想闻黄栗留。

傥有幽人咨出处,为言无况莫来休。

(0)

蜡梅四绝句·其二

来从底处所,黄露满衣湿。

缘憨翻得怜,亭亭倚风立。

(0)

罗江二绝·其二

山翁见客亦欣然,好语重重意不传。

行过竹篱逢细雨,眼明双鹭立青田。

(0)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其十

诸葛经行有夕风,千秋天地几英雄。

吊古不须多感慨,人生半梦半醒中。

(0)
诗词分类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诗人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曹尔堪 周瑛 伍瑞隆 张以宁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