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君溪上茅斋好,绕屋竹林秋更清。
放艇莫惊鸥鹭宿,吹箫还倚凤凰鸣。
一川夜月芙蓉净,数亩凉云薜荔生。
俗客不来清昼寂,小窗瑶瑟间书声。
隐君溪上茅斋好,绕屋竹林秋更清。
放艇莫惊鸥鹭宿,吹箫还倚凤凰鸣。
一川夜月芙蓉净,数亩凉云薜荔生。
俗客不来清昼寂,小窗瑶瑟间书声。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题水竹居》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山水田园画卷。诗中以“隐君溪上茅斋好”开篇,点明了居所的选址在溪流之畔,茅屋简朴而雅致,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隐逸氛围。接着,“绕屋竹林秋更清”,竹林环绕,秋色更加清新,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
“放艇莫惊鸥鹭宿,吹箫还倚凤凰鸣”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鸥鹭和凤凰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宁静的环境中,无论是自然界的生物还是自己的行为,都能保持和谐与宁静,不打扰这份宁静的美好。
“一川夜月芙蓉净,数亩凉云薜荔生”描绘了夜晚的景色,月光洒满广阔的河川,荷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纯净,而远处的凉云中生长着薜荔,既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俗客不来清昼寂,小窗瑶瑟间书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尘世喧嚣、独享宁静生活的向往。白天没有俗客打扰,只有小窗前瑶瑟的琴声与读书声相伴,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心灵得以净化的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文化传统。
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州。
学徒梧有凤,律藏目无牛。
茗滑香黏齿,钟清雪滴楼。
还须结西社,来往悉诸侯。
律中麟角者,高淡出尘埃。
芳草不曾触,几生如此来。
壑风吹磬断,杉露滴花开。
如结林中社,伊余亦愿陪。
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
莫折枸杞叶,令他十得嗔。
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巾。
必若云中老,他时得有邻。
不名兼不利,相遇海西濆。
白字未干发,清时错爱云。
头巾多酒气,竹杖有苔文。
久积希颜意,林中又送君。
春色满三湘,送师还故乡。
穿霞逢黑鴥,乞食得红姜。
大化宗门辟,孤禅海树凉。
傥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