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山四面皆深山,羡公身住烟云间。
山人住山山亦好,出山何事来尘寰。
海滨参差山绕屋,不及苕中山屈曲。
白莲寺古白莲开,乞食山僧回未回。
山猿啼风虎倚树,秋色满天归去来。
别山别我何山去,仍到烟云幽绝处。
千偈澜翻一字无,明夜月明谁与语。
卞山四面皆深山,羡公身住烟云间。
山人住山山亦好,出山何事来尘寰。
海滨参差山绕屋,不及苕中山屈曲。
白莲寺古白莲开,乞食山僧回未回。
山猿啼风虎倚树,秋色满天归去来。
别山别我何山去,仍到烟云幽绝处。
千偈澜翻一字无,明夜月明谁与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山上人”的僧侣从卞山返回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僧侣的内心世界。
首句“卞山四面皆深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卞山四周群山环绕的壮丽景象。接着,“羡公身住烟云间”表达了对山上人居住在如仙境般的山中的羡慕之情,暗示了其生活的宁静与超脱。
“山人住山山亦好,出山何事来尘寰”两句,一方面赞美了山上人选择山居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离开这宁静美好的山中世界,进入充满尘世烦恼的世俗社会?这种反问,既是对山上人行为的疑问,也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反思。
“海滨参差山绕屋,不及苕中山屈曲”将山上人的新居环境与卞山进行对比,强调了卞山的独特魅力,暗示了山上人对原居地的留恋。
“白莲寺古白莲开,乞食山僧回未回”描绘了白莲寺的古朴与宁静,以及山中僧侣的生活情景,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生活的祥和与超然。
“山猿啼风虎倚树,秋色满天归去来”通过山猿的啼叫和老虎倚树的姿态,以及满天的秋色,营造了一种自然和谐、万物共生的意境,同时也预示着山上人即将踏上归途。
“别山别我何山去,仍到烟云幽绝处”表达了对山上人离去的不舍,同时预祝他在新的旅途中能找到同样宁静美好的所在。
最后,“千偈澜翻一字无,明夜月明谁与语”以禅意的表达结束全诗,意味着即使在言语无法完全传达的时刻,心灵的交流与理解依然存在,暗示了山上人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连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友情和离别的感慨,充满了哲理意味和诗意美。
又委松云去,松云万壑新。
偶然为我有,足以见师真。
落叶證前事,禅心泯客尘。
蘧庐视天地,自属两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