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归天台寺》
《送僧归天台寺》全文
唐 / 贯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

莫折枸杞叶,令他十得嗔。

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巾。

必若云中老,他时得有邻。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sēngguītiāntái
táng / guànxiū

tiāntáijuéguījiànshīzhēn
zhégǒulìngshíchēn

tiānkōngwénshèngqìngluòhuājīn
ruòyúnzhōnglǎoshíyǒulín

翻译
我来到天台四绝寺,回去后要见到我的师父。
不要采摘枸杞叶子,否则他会生气。
在天空中听到神圣的木鱼声,瀑布轻落在我的头巾上。
如果我能像云中的隐士一样,或许未来能有志同道合的朋友。
注释
天台:指天台山,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
归去:返回。
师真:指尊敬的师父。
莫折:不要摘。
枸杞叶:一种植物,古人认为可入药。
令他:让他。
十得:非常、十分。
嗔:生气,责怪。
圣磬:神圣的木鱼,寺庙中用于诵经的法器。
瀑细:形容瀑布声音细微。
花巾:头巾,古代男子或僧侣的头饰。
云中老:指隐居在云雾缭绕之处的高人。
他时:将来。
得有邻: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送僧归天台寺》,通过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僧人的友情和景物的细腻描绘。

“天台四绝寺,归去见师真。”这一句开篇便设定了场景,天台山上的四绝寺,是诗人送别的地点。这里的“师真”很可能是诗中僧人的法号,或者是对其尊称,表明诗人与僧人的亲密关系。

“莫折枸杞叶,令他十得嗔。”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珍惜之情,以及不愿打扰僧人清修生活的心意。这里的“莫折”表明诗人希望保持自然环境的完整,而“令他十得嗔”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僧人的关心,不想因为自己的行为而让对方生气。

“天空闻圣磬,瀑细落花巾。”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山中景象。听闻寺庙中的木鱼(圣磬)声响,似乎与自然和谐共处,而“瀑细落花巾”则是对春日里轻盈落下之花瓣的生动描写。

“必若云中老, 他时得有邻。”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在这片云雾缭绕的山中安度晚年,并且期望未来能与其成为邻里,这里的“邻”字也蕴含着深层次的情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僧人生活的细腻描写,传递出一种超脱尘世、向往清净生活的情感。

作者介绍
贯休

贯休
朝代:唐   字:德隐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生辰:832~912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
猜你喜欢

僧允怀惠紫竹杖

轻坚滑泽节仍匀,上下柯山助老身。

他日天恩许归去,提携同踏故园春。

(0)

杂题二首·其一

寒雨萧萧桐叶惊,浪浪还作夜阶声。

西风忽起幽人觉,枕簟凉时向五更。

(0)

采桑子

水云薄薄天同色,竟日清辉。风影轻飞。

花发瑶林春未知。剡溪不辨沙头路,粉水平堤。

姑射人归。记得歌声与舞时。

(0)

冬日郡斋书事

铃索声闲按牒稀,怯寒肌骨望春晖。

凝云垂地雪欲下,高树无风叶自飞。

水落浅沙鱼队聚,草枯幽陇鹿群归。

安人不信彤襜贵,上相还家是锦衣。

(0)

万年宫

频将衣食结圜圊,天乐旌幢降綵云。

二十四年功行满,众真推让武夷宫。

(0)

为胡夔文题戴鹰阿山水画册十二首·其八

泼墨挥毫别有神,北碑南帖辨尤真。

幽栖近忆梅源路,独以书名属此人。

(0)
诗词分类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诗人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苏过 黄庚 蓝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