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笑乌头白,乌哺归无日。
莫叹老鲂鳏,枯鱼泣尚斑。
氐羌入关父不返,白头总角何嗟晚。
儿时送父戌长安,儿今成翁戌未还。
谁更三加约儿发,应返长安战场骨。
不冠尚可无后何,千秋涕泗犹滂沱。
君看干禄绝裾者,皆戴进贤有车马。
抱孙弄子忧所生,眼前大半多簪缨。
莫笑乌头白,乌哺归无日。
莫叹老鲂鳏,枯鱼泣尚斑。
氐羌入关父不返,白头总角何嗟晚。
儿时送父戌长安,儿今成翁戌未还。
谁更三加约儿发,应返长安战场骨。
不冠尚可无后何,千秋涕泗犹滂沱。
君看干禄绝裾者,皆戴进贤有车马。
抱孙弄子忧所生,眼前大半多簪缨。
这首诗《惠山华孝子祠作》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描绘孝子华氏的故事,表达了对孝行的赞美与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莫笑乌头白,乌哺归无日”以乌鸦反哺的典故,寓意孝子即使年老体衰,也要尽心尽力照顾父母,体现了孝道的精神。接着“莫叹老鲂鳏,枯鱼泣尚斑”进一步强调了孝行不分年龄,无论何时都应尽孝。
“氐羌入关父不返,白头总角何嗟晚”描述了边疆战乱中,父亲未能归来,孝子在白头苍苍之时仍为未能尽孝而哀叹,展现了孝子对父母深沉的思念和遗憾。
“儿时送父戌长安,儿今成翁戌未还”则通过时间的流转,对比了孝子从少年到老年,始终未能等到父亲平安归来,表达了对战争残酷的无奈和对和平的渴望。
“谁更三加约儿发,应返长安战场骨”表达了对战死沙场的士兵的同情,希望他们能有机会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
“不冠尚可无后何,千秋涕泗犹滂沱”感叹即使在战乱中,人们仍然渴望和平,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祈愿。
最后,“君看干禄绝裾者,皆戴进贤有车马。抱孙弄子忧所生,眼前大半多簪缨”通过对比,指出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虽然衣食无忧,但内心却可能充满忧虑,而真正幸福的家庭生活往往被忽视。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华孝子故事的叙述,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孝道的推崇和对人性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