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榻延佳友,宾喧集草堂。
娱亲忘来贵,飞墨觉髯香。
道貌山容秀,文心画理长。
家贫子钱尽,初典十三行。
破榻延佳友,宾喧集草堂。
娱亲忘来贵,飞墨觉髯香。
道貌山容秀,文心画理长。
家贫子钱尽,初典十三行。
这首诗《赠子行(其一)》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好友相聚的情景,以及对友情、亲情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首联“破榻延佳友,宾喧集草堂”描绘了一幅温馨而热烈的画面:在简陋的草堂中,诗人邀请了志同道合的友人,大家围坐一起,谈笑风生,气氛热烈。这里的“破榻”与“佳友”的对比,既体现了诗人生活的朴素,又凸显了友情的珍贵。
颔联“娱亲忘来贵,飞墨觉髯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为了陪伴亲人,忘记了自己身份地位的贵重,全身心地投入到与亲人的欢聚之中。同时,通过“飞墨”这一细节,巧妙地将艺术创作与情感交融在一起,暗示了艺术创作如同情感的释放,充满了真挚与热情。
颈联“道貌山容秀,文心画理长”是对人物形象的赞美。诗人以“道貌”形容朋友的外在气质,以“山容”比喻其内在的稳重与高洁,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同时,“文心”与“画理”则是对朋友才华的肯定,表明其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而且在艺术上也有独到的见解。
尾联“家贫子钱尽,初典十三行”则揭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诗人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甚至通过典当物品来维持生活,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亲情和艺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东阁无人事渺茫,老僧持钵过丹阳。
十年栖止如何报,好与南谯剩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