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万法谁为侣,不觉连声叫了晖。
想见老来新活计,不将三点作圆伊。
昔闻万法谁为侣,不觉连声叫了晖。
想见老来新活计,不将三点作圆伊。
这首诗《寄晖道友》由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通过独特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对道友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
首句“昔闻万法谁为侣”,诗人追溯往昔,思考宇宙万物间的关系,寻找心灵的伴侣。这里的“万法”代表了世间的一切法则与现象,诗人似乎在探索与理解这些法则背后的意义,寻求与之共鸣的灵魂。
次句“不觉连声叫了晖”,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仿佛诗人突然被某种强烈的情感或启示所触动,不由自主地呼唤出光明(“晖”)。这种呼唤不仅仅是声音上的,更是一种内心深处的觉醒与渴望,寻求光明与真理的指引。
后两句“想见老来新活计,不将三点作圆伊”,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想象着道友在老年时,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与追求,不拘泥于传统的束缚,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活和思考。这里,“三点”可能象征着传统、常规或束缚,而“不将三点作圆伊”则表达了对创新、自由和超越常规的肯定与赞美。诗人通过这几句,表达了对道友独特生活方式的欣赏与敬佩,同时也流露出对自身及他人在追求真理与自我实现过程中应保持开放与创新精神的倡导。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道友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与真理的探索中,勇于突破常规,追求内心的光明与自由。
天上飞琼,毕竟向、人间情薄。还又跨、玉龙归去,万花摇落。云破林梢添远岫,月临屋角分层阁。记少年、骏马走韩卢,掀东郭。
吟冻雁,嘲饥鹊。人已老,欢犹昨。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最爱霏霏迷远近,却收扰扰还寥廓。待羔儿、酒罢又烹茶,扬州鹤。
扁舟震泽定何时,满眼庐山觉又非。
春草池塘惠连梦,上林鸿雁子卿归。
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
不向南华结香火,此生何处是真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