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欲下犹嫌冻,来往无端总识春。
试听嗷然惟益戚,江乡眷彼被灾民。
徘徊欲下犹嫌冻,来往无端总识春。
试听嗷然惟益戚,江乡眷彼被灾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大雁的观察与思考,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腻感受和对人间疾苦的深切关怀。
首句“徘徊欲下犹嫌冻”,生动地展现了大雁在寒冷季节里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的姿态,它们似乎在权衡是否要降落休息,但又因环境过于严寒而有所顾忌。这句诗通过大雁的行为,巧妙地传达出冬季的寒冷与大自然的严酷。
次句“来往无端总识春”,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大雁的智慧与敏锐。即便是在没有明显迹象的季节变换中,大雁也能准确感知到春天的到来。这里不仅赞美了大雁的本能与适应能力,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界规律的敬畏与赞叹。
接下来的“试听嗷然惟益戚”,通过模拟大雁的哀鸣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戚之情。大雁的哀鸣不仅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悲叹,更可能包含了对远方亲人或同伴的思念,以及对即将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的担忧。这一句通过拟声词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哀怨的叫声,感受到诗人的深深忧虑。
最后一句“江乡眷彼被灾民”,将诗人的思绪从自然界的观察转向了对人类社会的关注。这里的“眷”字,表达了诗人对受灾百姓的深切关怀与同情。他通过想象大雁或许也在为江乡的灾民担忧,寄托了自己对苦难中人民的同情与关切之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雁的行为与情感,巧妙地融入了对自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高尚的人文情怀。
先生原将种,东观早蜚英。
统制新衔命,羌胡已识名。
岂为投笔叹,暂作请缨行。
沙草关南戍,旌旗塞下营。
背人时草檄,入幕夜谈兵。
文武真兼济,忠勤定有成。
战袍团绣廌,介马粲朱缨。
意气吞群羯,勋庸播两京。
百年今故典,万里此长城。
宵旰忧心泰,边陲指日清。
关张非俊杰,韩范本儒生。
佩得黄金印,归来谢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