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光浓艳鸟声娇,野水平田透小桥。
云散天边千丈碧,雨晴江上数峰遥。
閒从门径多栽柳,静向山林学弃瓢。
节序催人春又去,绿添芳草转无聊。
花光浓艳鸟声娇,野水平田透小桥。
云散天边千丈碧,雨晴江上数峰遥。
閒从门径多栽柳,静向山林学弃瓢。
节序催人春又去,绿添芳草转无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乡村野景。首联“花光浓艳鸟声娇,野水平田透小桥”以浓艳的花朵和悦耳的鸟鸣开篇,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野水平田透小桥”一句,通过水、田、桥的组合,勾勒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图。
颔联“云散天边千丈碧,雨晴江上数峰遥”进一步拓展画面,云散之后的天空呈现出一派碧蓝,雨后的江面上远山若隐若现,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之美。
颈联“闲从门径多栽柳,静向山林学弃瓢”则转入对人物活动的描写,诗人悠闲地在门前小径旁种植柳树,静心于山林之中学习古人弃瓢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
尾联“节序催人春又去,绿添芳草转无聊”则表达了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感慨,春天过去,绿草增添,但这种变化却让人感到些许无聊,或许是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也可能是对生活常态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客里一登临,长歌惬壮心。
江山自今古,人物几消沉。
潮落淮南近,天垂海外深。
改之诗尚在,读罢欲沾襟。
战国信多奇,妾妇良足耻。
悠悠千载馀,吾重鲁连子。
信义屈强兵,坚城书一纸。
功成不自居,长揖归故里。
诸侯欲帝秦,宁蹈东海死。
砥柱回狂澜,流芳炤青史。
虽非孔氏徒,不愧天下士。
聊城已非昔,高山勤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