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静照堂》
《静照堂》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

净观堂新搆,幽寻客屡携。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

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

(0)
注释
任公:指诗人自己或某位尊称的长者。
会稽: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今浙江绍兴一带。
招提:佛教寺庙的别称。
净观堂:指寺庙中的一个清净、供人静思的堂舍。
幽寻:悄悄寻找,暗中探索。
飞檐:屋檐向上翘起,显得高挑。
洒翰:挥洒笔墨,形容书法或写作。
虹蜺:彩虹和霓虹,比喻色彩斑斓。
投老:年老时。
黄尘陌:形容尘世,世俗生活的地方。
恐迷:担心迷失方向。
翻译
任公在会稽山下静坐冥想,于海中找到一座寺庙。
新建的净观堂常常被访客探索,他们幽静地寻找着佛法的踪迹。
屋檐高翘,仿佛能穿越风雨,挥毫泼墨时,如彩虹霓裳般绚丽。
年老后我生活在尘世中,向东望去,道路似乎变得迷茫,怕找不到归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深邃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古高僧招提的崇敬之情。"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表明诗人在海边偶遇一位类似招提这样的高僧,这里的“任公”可能是对这位高僧的尊称或者别名。“净观堂新搆,幽寻客屡携”则写出了诗人常到一座新的净观堂去寻访那些喜欢清净之地的游客。

"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蜺"这一句通过对建筑和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腻感受。飞檐即屋檐,檐角处常有风吹雨斜,给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洒翰”则是指落笔成文,或许暗示着诗人的创作灵感来自于此。

最后两句"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未来方向的思考。黄尘陌即是尘世的道途,投老可能意味着随波逐流或者是向老年迈进;“东看路恐迷”则表达了一种对于未来的迷茫和担忧,诗人面对未知的道路感到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宣召赴龙图阁观太宗御书应制

非烟葱蔚苍龙阙,紫府深沉大帝居。

群玉中天开策府,神龟温洛荐图书。

珠宫岑寂经行处,金简荧煌拭目初。

曾是先朝受恩者,因探禹穴涕涟如。

(0)

七夕

清浅银河暝霭收,汉宫还起曝衣楼。

共瞻月树怜飞鹊,谁泛星槎见饮牛。

弄杼暂应停素手,穿针空待贶明眸。

匆匆一夕填桥苦,不似人间有造舟。

(0)

兰溪双塔

高塔无尖低塔尖,一披锦衲一银衫。

问渠何故终不语,却倩滩声替佛谈。

(0)

海棠四首·其三

竞艳争娇最是他,教人嫌少不嫌多。

初酣晓日红千滴,晚笑东风淡一涡。

自是花中无国色,非关格外占春窠。

开时悭为渠侬醉,却恨飘零可若何。

(0)

赏菊四首·其四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0)

雪中看梅

犯雪寻梅雪满衣,池边梅映竹边池。

要寻疏影横斜底,拣尽南枝与北枝。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马光祖 法藏 靳学颜 沈如筠 戚夫人 鲁宗道 孔稚圭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