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友人三首·其二》
《寄友人三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水边幽树忆同攀,曾约移居向此间。

欲语林塘迷旧径,却随车马入他山。

飞花著地容难冶,鸣鸟窥人意转闲。

物色可歌春不返,相思空复惨朱颜。

(0)
翻译
回忆着在水边的幽静树下共度时光,曾经约定搬到这里居住。
想要说话,却迷失了往日的小路,只能随着车马进入陌生的山川。
落花满地,景象凄凉难以整治,鸟儿的叫声让人感到更加寂寥。
美好的景色值得歌颂,但春天已逝去不再返回,思念之情徒增,只留下红颜憔悴。
注释
水边:河边。
幽树:幽静的树。
忆:回忆。
同攀:一起攀爬。
曾约:曾经约定。
移居:搬家。
此间:这里。
欲语:想要说话。
林塘:树林池塘。
旧径:昔日小路。
他山:其他山。
飞花:飘落的花瓣。
著地:落在地上。
容难冶:景象凄凉。
鸣鸟:鸣叫的鸟儿。
窥人:看着人。
意转闲:心情更加寂寥。
物色:景色。
春不返:春天不再回来。
相思:思念。
惨朱颜:憔悴的红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开篇“水边幽树忆同攀”两句,设定了一个静谧的自然环境,其中“幽树”给人以深远的感觉,“忆同攀”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共度时光的回忆。

接着“曾约移居向此间”一句,透露出诗人与友人曾有过共同生活的愿望,但这只是一种美好的憧憬,并未真正实现。然而,尽管如此,“欲语林塘迷旧径”表达了诗人仍然渴望与自然对话,与过去的足迹相连。

“却随车马入他山”则是现实与愿望之间的矛盾,尽管内心有千般不舍,但终究还是要离开,进入新的环境中去。这里的“他山”暗示了一种别离和转换。

下片“飞花著地容难冶,鸣鸟窥人意转闲”两句,更是表达了春天美好的场景与诗人的情感。落花轻轻飘落,而那份美却难以长久;鸟儿的叫声似乎在观察着人类内心的变化,这里的“意转闲”也许是在说诗人即使在自然中,也无法完全放松自己的思绪。

最后两句“物色可歌春不返,相思空复惨朱颜”,则是对春天美好而短暂的感慨。尽管世界上的景象值得歌颂,但春天不会重来;这种相思之情,只能在内心深处反复体味,让人的面容因为思念而显得更加憔悴。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往昔时光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于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面对现实与理想差距时的无奈情感。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哭从兄弟铁峰八首·其八

古今唐肆马纷纷,闲把彭殇折半分。

只有庄生能远此,岂徒颜子不如君。

五旬万有八千日,十分多拚三四人。

况在宗祧遗德下,不经微贱不经贫。

(0)

悼孔林灾

逃墨无人最可哀,丹青随处梵王台。

宁知洙泗千秋水,不杀乾坤一炬灾。

箕范庶徵留象数,杞人孤念寄烟灰。

勉收老泪阶前立,夜看文昌与上台。

(0)

秋日偶书

风云霄汉滥齐竽,四十行藏漫守株。

官舍酒醒黄菊梦,乡心天远白鸿书。

沾衣尘土如相觅,触物舟航自不虚。

势利满前消未得,欲招山鬼共揶揄。

(0)

送杨秀才赴南监

蛟龙未雨尚沧溟,看到燕山又秣陵。

万里壮游添藻思,六朝遗胜费诗情。

心悬霄汉忘家远,身在桥门觉梦清。

天上桂花秋已近,一枝谁复与君争。

(0)

题林粉署乃翁荣寿图

鹤发萧萧拜敕封,又将人瑞看人龙。

常宜五鼎承颜养,闲借三芝益寿功。

此日儿孙深自庆,何人风格可渠同。

八闽不与函关近,却是青牛背上翁。

(0)

残腊写怀·其一

物态不常故,春光将欲新。

谁深丹鼎术,予误白头身。

公牍偏妨懒,官资不疗贫。

那能如海鹤,一举离风尘。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令狐楚 李珣 刘迎 金农 黄姬水 贺双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