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墨无人最可哀,丹青随处梵王台。
宁知洙泗千秋水,不杀乾坤一炬灾。
箕范庶徵留象数,杞人孤念寄烟灰。
勉收老泪阶前立,夜看文昌与上台。
逃墨无人最可哀,丹青随处梵王台。
宁知洙泗千秋水,不杀乾坤一炬灾。
箕范庶徵留象数,杞人孤念寄烟灰。
勉收老泪阶前立,夜看文昌与上台。
这首诗《悼孔林灾》由明代诗人苏葵所作,表达了对孔子陵园遭受破坏的深切哀悼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珍视。
首联“逃墨无人最可哀,丹青随处梵王台”以“逃墨”暗指孔子及其思想被遗忘或忽视的境遇,而“丹青”则象征着孔子及其学说的深远影响,如同梵王台一般,无论何处都留下了其精神的痕迹。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孔子及其思想在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被忽视的悲哀。
颔联“宁知洙泗千秋水,不杀乾坤一炬灾”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洙泗之水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源远流长,而“乾坤一炬灾”则形象地描绘了孔子陵园遭受破坏的惨状。这两句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文化传承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担忧和痛惜。
颈联“箕范庶徵留象数,杞人孤念寄烟灰”运用了典故,箕范是古代的度量衡器,此处比喻孔子的思想和道德准则;“杞人孤念”则借用了杞人忧天的典故,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文化可能被遗忘的忧虑。这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深度。
尾联“勉收老泪阶前立,夜看文昌与上台”描绘了诗人面对孔子陵园遭受破坏时的悲愤之情。诗人虽年老体衰,但仍坚强地站立在阶前,夜晚凝望文昌星与上台,寄托了对孔子及其文化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希望。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文化的坚守与传承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及其文化遭受破坏的哀悼,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和对于历史记忆的保护意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的深刻思考和强烈情感。
十年尘土中,厥状浸成俗。
坐令眠云衣,化作征人服。
此行欲买舟,寻我旧山谷。
识君御水傍,笑齿璨明玉。
肃静鹙子仪,脩拔孝基目。
殷勤抚道义,祖道欲倾覆。
赖子今妙年,真风跬可续。
闻之厚自愧,所趣在幽独。
君言如不欺,是亦含生福。
须臾读君诗,气韵丽可掬。
心胸何玲珑,多能吾所伏。
春流日夜急,归心难管束。
良会故已述,妙谈何日复。
吴山嘉有馀,为君置茅屋。
头白早归来,暮云无使瞩。
身心俱出家,岂复论家世。
一念断攀缘,即入三摩地。
珍重大愿王,此法端可恃。
若能训此心,是毕丈夫事。
君看宏觉师,后身是昙谛。
傥欲贮甘露,先将洁令器。
自当福人天,岂止能自利。
譬如鸡出燖,真复生厌离。
空印法门杰,净慈数高弟。
初不荷吾法,亦自为□瑞。
汝能倾心事,建此平生志。
净中有浮念,何异目有翳。
内外俱一如,乃称真正士。
以此谈妙法,要使天华坠。
百里半九十,良医三折臂。
果解信此言,不愧甘蔗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