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子窟中师子儿,逸群游玩海珠玑。
沩山呼索浑无窍,有理难伸穿得奇。
师子窟中师子儿,逸群游玩海珠玑。
沩山呼索浑无窍,有理难伸穿得奇。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胜所作的《颂古二十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以师子窟中的狮子儿为象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一种超然不羁的意境。"师子窟中师子儿",暗示了主人公的非凡身份或内在力量,犹如狮子般威猛而独特;"逸群游玩海珠玑",则形容其行为自由自在,如同海中明珠般珍贵,游弋于广阔的知识海洋。
"沩山呼索浑无窍",沩山可能是指一处禅修之地,呼索则可能象征着寻找真理的过程,然而主人公仿佛没有固定的途径或方法,表现出一种随缘自在的态度。"有理难伸穿得奇",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在探索真理时的独特见解和不拘一格的智慧,即使道理难以言表,也能以非同寻常的方式展现出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性强,通过师子儿的形象,传达出对自由精神和独特悟性的赞美,以及对真理探索的深沉思考。
昔年来就学,颇熟青城面。
虽无寻山分,犹喜旦暮见。
违去八寒暑,梦想无时休。
谁意俗士驾,复作山下游。
晚云蔽高峰,怅望久拄颊。
山灵岂猜我,未许相投接。
晨兴云散尽,秀色矗亭亭。
还如故人眼,不改旧时青。
愧非自由身,又复尘中去。
他日访麻姑,问讯山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