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人不见,林下掩柴关。
留客当清夜,逢君话旧山。
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南陌虽相近,其如隐者闲。
几年人不见,林下掩柴关。
留客当清夜,逢君话旧山。
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
南陌虽相近,其如隐者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泊名利、隐逸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几年人不见,林下掩柴关”透露出诗人久未与世间往来,隐居于林中,以柴门为界限,与尘世隔绝。
接着“留客当清夜,逢君话旧山”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在清净的夜晚留住行客,共同畅谈往昔峨眉之美。这里的“逢君”指的是与朋友相遇,“旧山”则是对于曾经居住或游历的地方的怀念。
“隔城寒杵急,带月早鸿还”描绘了一种急促且孤独的情景。“隔城”意味着隔绝于尘世之外,“寒杵急”可能是指夜深人静时节的寂寞感,或是对于某种事物急切的心情。诗中“带月早鸿还”则显示了诗人在月光下独自归去,内心充满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最后,“南陌虽相近,其如隐者闲”表达了一种虽然与世间相近,但心境却如同隐居之人一般悠然自得的状态。这里“南陌”可能是指诗人所处位置,而“其如隐者闲”则是在说尽管外界与自己很近,但自己的内心世界却保持着一份超脱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然于世俗、自在悠然的人生态度。
举手炷香,而供养佛。其心自知,应念获福。
举手操刀,恣行杀戮。其心自知,死入地狱。
或杀或供,一手之功。云何业报,罪福不同。
皆自横计,有如是事。是故从来,枉沈生死。
雷长芭蕉,铁转磁石。俱无作者,而有是力。
心不取境,境亦自寂。故如来藏,不许有识。
虽应锋机,不是语句。鸭寒下水,鸡寒上树。
不妨办众,推究自己。一手摸鱼,一手戽水。
推开三玄玉锁,揩拭同真十智。
要知天下南台,口含三十六齿。
夜归候门立地笑,眼脑痴憨肚里峭。
缘来点铁成金法,白揣与人人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