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庭幽草翠相环,默坐颓然草色间。
玩意诗书千古近,放怀天地一身閒。
疏窗风度聊攲枕,永巷人稀独掩关。
谁信红尘随处净,不论城郭与青山。
虚庭幽草翠相环,默坐颓然草色间。
玩意诗书千古近,放怀天地一身閒。
疏窗风度聊攲枕,永巷人稀独掩关。
谁信红尘随处净,不论城郭与青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者在自然界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心灵平静的景象。"虚庭幽草翠相环,默坐颓然草色间"表达了诗人独处于空旷幽深的庭院之中,四周被青草环绕,与自然融为一体,内心达到了一种宁静和淡泊。
"玩意诗书千古近,放怀天地一身閒"则表明诗人通过阅读古代诗书,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长河,更能使自己的精神世界与广阔的天地相通,达到了心灵上的自由和超脱。
"疏窗风度聊攲枕,永巷人稀独掩关"描绘了诗人在简陋的窗前感受微风,枕着书本入睡,在一个长久不被打扰的幽静小径上,独自关闭心扉,与世隔绝。
最后两句"谁信红尘随处净,不论城郭与青山"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争的超然态度,他认为无需在乎红尘中的污浊与否,只要内心清净,就不必区分繁华的城市和寂静的青山。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以及对自然、书籍和精神自由的向往。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心境。
才高诸彦故无嫌,兄弟同时举孝廉。
东观外除方墨绶,西州相见已苍髯。
灵胥引水清穿市,神禹分山翠入帘。
好去弦歌聊自慰,郡人谁敢慢陶潜。
手持官牒出神皋,迎客遥知贺酒醪。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宦游虽晚何妨久,饿显从来不必高。
孝友父兄家法在,想能清白遗儿曹。
水远浮秋色,河空洗夜氛。
行随一明月,坐失两孤云。
露发此时湿,风颜何处醺。
淹留各有趣,不比汉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