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与僧道升二首·其二》
《与僧道升二首·其二》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

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幡香果助设施。

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

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

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0)
翻译
跋陀罗师能变幻万物,将污秽幻化为洁净,持有幻化的佛陀形象。
佛陀以幻术戏弄众天神,用幢幡香果来营造仪式氛围。
困惑者想要消除幻象,却发现自己仍被幻化佛陀的力量控制。
佛与你原本并无分别,为何如今恭敬,昔日傲慢?
无论是十方还是三世,皆为空无,你的受记难道不是佛陀幻化的结果?
注释
跋陀罗师:一位名叫跋陀罗的法师。
幻物:变幻出的物体。
佛幻:佛陀的幻术或佛法的幻化力量。
幢幡:佛教法会中使用的旗帜和伞盖。
香果:供奉仪式中的香料和水果。
茫然:困惑不解。
受记:佛教中接受的预言或指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佛教题材。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探讨了佛教中的一些哲学概念,如幻相、空性以及因缘。

"跋陀罗师能幻物,幻秽为净持幻佛"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高僧(跋陀罗)能够将不净之物通过幻化变成清净,并以此幻象膜拜心中的佛。这里的“幻”字表达了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法门,即通过观想来达到内心的清净与平和。

"佛幻诸天以戏之,幢幡香果助设施" 这两句则是说佛陀通过其神通力幻化出各种天界,以此作为修行者的修炼。这一过程中,幢幡(即旗帜)、香、果等都是辅助手段,用来建立起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茫然悔欲除所幻,还为幻佛力所持"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即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想要摆脱这种幻象的愿望,但同时又感到自己无法逃离佛陀的力量,仍被这幻相所束缚。

"佛天与汝本无间,汝今何恭昔何慢" 这两句是对修行者的提醒,即佛与众生原本没有隔阂,但现在却因执着和懒惰而显得急躁和迟缓。诗人通过这句话引导读者反思自己的心态,鼓励他们顺其自然地走向觉悟之路。

"十方三世本来空,受记岂非遭佛幻" 最后两句则是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一切万象都是空的,不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所有存在都只是因缘和合集。诗人自问,这种宿命的记忆难道不是也在佛陀幻化之中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佛教哲学概念的运用,展现了王安石独特的人生观与宇宙观,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超脱世俗束缚、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向往。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九日郡楼独坐

西风斜日可怜秋,已作重阳更上楼。

门外白衣来独晚,坐中司马醉应休。

茱萸香在人何处,黄菊花开泪欲流。

山意娱人不胜好,苦无佳句若为酬。

(0)

六月十二日过笑庵道人颇出近诗二首·其二

来寻午枕林间梦,分得羲皇窗底风。

且与笑庵同一笑,不知家在大江东。

(0)

题吕节夫园亭十一首·其四朝阳台

残月坏金枢,朝曦吐旸谷。

南台凌日观,杲杲明万木。

白露亦巳晞,桐阴转檐曲。

危坐读黄庭,想像巾一幅。

(0)

送费茂和二首·其一

谁言令尹拙催科,鞭朴当如岂弟何。

楼下久传于蔿曲,人间方唱纥那歌。

虎知低首须应杀,雉已将雏不可罗。

太史若书神爵传,慈祥未愧昔人多。

(0)

山中避盗后十首·其十

可怪子刘子,全家肯见存。

长分夜雨榻,复共草堂樽。

磊落吾何取,笑言君益温。

它时此心在,结草报深恩。

(0)

蔡澄源录三家诗见借各题一诗以还之·其一

翰林才大今师伯,目短曹刘数仞墙。

我亦当年曾问字,云泥无路可升堂。

(0)
诗词分类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诗人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