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楼严州·其一》
《挽楼严州·其一》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天与才难似,家传学更优。

著鞭心汗马,游刃目无牛。

奏语闻三叹,论功仅一州。

人才苦牢落,那不使公留。

(0)
注释
天:天赋。
才:才华。
难:难以。
似:相比。
家传:家族传承。
学:学问。
更:更加。
优:优秀。
著鞭:挥鞭努力。
心:内心。
汗马:比喻辛勤努力。
游刃:技艺熟练。
目无牛:形容技艺高超,眼中无事。
奏语:奏对言辞。
闻:听到。
三叹:惊叹三次。
论功:论定功劳。
仅:仅仅。
一州:一座州城。
人才:人才。
苦:苦于。
牢落:困顿不得志。
那:怎么。
使:让。
公:您。
留:留下。
翻译
天赋和才华难以寻觅,家庭传承的学问更加优秀。
勤奋如挥鞭驱策,技艺纯熟眼中无物。
言语奏对令人惊叹三次,功劳只在一座州城。
人才常常困顿不得施展,怎能不让你留下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之士的困境和感慨。诗人通过“天与才难似”开篇,表达了对才智难以比喻的赞赏之情。紧接着,“家传学更优”则指出这位士人不仅有才,而且其学问也是家传相承,更为精深。

“著鞭心汗马”形象地描绘了一番辛勤的学问追求,诗人如同骑手一般,紧握着知识的缰绳,汗水与马匹的心跳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执着和专注。接着,“游刃目无牛”则是比喻诗人的学识之广博,如同行走于刀尖之上,却又看不见牛(即牛刀小试的成语),形容其学问非凡。

“奏语闻三叹,论功仅一州”一句,通过“奏语”表明诗人在学术上的成就被广泛认可,而“论功仅一州”则显示出诗人的才华虽然受到一定的肯定,但实质影响力却局限于一个州域之内。

最后,“人才苦牢落,那不使公留”两句,抒发了对人才难以得到充分施展和认可的感慨。诗人感叹那些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遭遇困顿,而这位士人的才华却未能被妥善利用,使得读者不禁为之扼腕。

整首诗通过对一位学识渊博、才智卓越者的描写,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才难以得到公正评价和合理使用的现实。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诗人孙应时在宋代文学上的造诣和风格。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过永乐田家有感

移舟暂泊钓鱼矶,一径委蛇入翠微。

落日园林鸡犬富,秋风平野稻粱肥。

农翁但道征徭重,啼鸟那知世事非。

莫怨栖迟身是客,家山亦有旧柴扉。

(0)

吴江夜泊

月照门前芦荻花,系舟不省是谁家。

一双白鹭忽飞去,水上有人弹琵琶。

(0)

题王弘邀渊明图

江州刺史何为者,载酒邀我庐山下。

乃翁在山不在酒,邂逅宁辞为君写。

远公招之不肯留,平生谁省王江州。

门前五柳至今在,江边桑树水空流。

(0)

河船口占八首·其二

七月既望月更圆,芦花吹雪秋满船。

无人共过黄泥坂,此客元非赤壁仙。

(0)

汥江八景·其五球浦烟帆

珠渚烟晴晚照红,布帆八尺饱西风。

今宵系缆知何处,两岸芦花月色同。

(0)

辛亥正旦呈牛典簿王编修

客中两度逢正旦,江上相看感岁华。

仙杖遥瞻丹凤阙,官船进泊白鸥沙。

雪消星石添春水,日射香炉散晓霞。

却忆故园兄弟乐,屠苏酒对小梅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扬雄 晁错 班昭 刘恒 刘秀 甄氏 祢衡 刘启 邹阳 班彪 路温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