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万景楼三首用韵·其三》
《万景楼三首用韵·其三》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阮籍少青眼,元龙思卧楼。

与君非俗士,为我望神州。

明月不可问,长江空自流。

悠悠复何道,行止一虚舟。

(0)
注释
阮籍:三国时期魏国诗人,以放达不羁著称。
青眼:表示欣赏或好感的目光。
元龙:陈登的字,东汉名士,有志于天下。
非俗士:不是普通人,指非凡人物。
神州:古代中国对中原地区的称呼。
明月:象征高洁或难以触及的理想。
长江:中国的最长河流,常用来象征历史长河。
悠悠:形容时间长久或思绪纷繁。
虚舟:空舟,比喻无所依靠,随波逐流。
翻译
阮籍年轻时眼光独到,像元龙那样渴望隐居高楼。
你我皆非平凡之辈,你为我遥望那遥远的神州大地。
明亮的月亮无法寻求答案,长江独自流淌。
漫漫人生路又该何去何从,只如一叶空舟随波逐流。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超凡脱俗之境的向往和对于生命流转、时间消逝的无奈感受。

"阮籍少青眼"一句,以阮籍的清澈目光比喻作者本人的高洁情操;"元龙思卧楼"则表达了诗人如同传说中元龙一般,愿沉浸于深邃的思想之中。接下来的"与君非俗士,为我望神州",通过对话形式表明作者与友人的精神追求超越凡尘,共同向往着那高远而神秘的理想国度。

"明月不可问,长江空自流"这两句,则是借用自然景物来表达时间的不可挽回和生命的无常。诗人面对夜晚的明月和滚滚不息的长江水,感慨万千,却无法询问明月,也无法阻止长江的流逝。

最后两句"悠悠复何道,行止一虚舟",表达了诗人在面对无尽的时间河流和广阔的自然景观时的迷茫与渺小。"悠悠"形容的是时间的漫长而又模糊,不可捉摸;"何道"则是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追问;"行止一虚舟"则是用一个空荡荡的小船来比喻自己在茫茫人生之海中漂泊,既表达了无助,又透露出对自由和自主选择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意象丰富、情感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与精神家园的深切愿望。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重过雷园

静处人来少,园扉本不关。

寒丛凄古径,落日思空山。

倚树吟情远,临池立影閒。

晚林看更好,一抹冷烟还。

(0)

张德庆挽诗·其二

九秩犹身健,联麾见子荣。

笏床欢节序,鸠杖话平生。

世久伤零落,吾犹及老成。

酸风吹苦泪,一为典刑倾。

(0)

颜范祠堂

颜范新祠番水阳,邦人来此识纲常。

海波澒洞孤峰峭,天宇清明一凤翔。

英迹重寻馀古帖,高情犹想赋秋香。

奸谀骨朽今安在,三叹前贤死不亡。

(0)

梁秘阁挽诗·其三

当年握手向番湖,岁晚交情不暂疏。

安乐窝中三度宿,往来溪上几回书。

凤游旧客彫零尽,龙窟新阡怅望初。

人物如公应不死,有铭有诔果何如。

(0)

陈提举挽诗·其三

别无久近不相忘,见面虽疏意味长。

向摧梁初驰唁疏,已埋玉后送铭章。

我惭临穴诗黄鸟,儿报移阡谶白羊。

絮酒何时浇宿草,些成三赋泪沾裳。

(0)

陈提举挽诗·其一

三为一疏凤鸣阳,去国投閒两鬓霜。

早有重名居豸府,晚因同姓误君王。

恰还使事逢新政,已峻卿班入太常。

止尼不知何物祟,清时竟失鲁灵光。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孟云卿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