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陈提举挽诗·其一》
《陈提举挽诗·其一》全文
宋 / 林希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三为一疏凤鸣阳,去国投閒两鬓霜。

早有重名居豸府,晚因同姓误君王。

恰还使事逢新政,已峻卿班入太常。

止尼不知何物祟,清时竟失鲁灵光。

(0)
鉴赏

这首挽诗《陈提举挽诗(其一)》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通过对逝者陈提举生平的回顾与评价,展现了其卓越的功绩与高尚的人格。

首句“三为一疏凤鸣阳”,以凤鸣象征陈提举的才华与声望,如同凤凰般在阳春三月鸣叫,预示着他的非凡成就与影响力。接着,“去国投閒两鬓霜”描绘了陈提举远离官场,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虽已年老,但两鬓斑白,却依然保持着闲适自在的心态。

“早有重名居豸府”赞扬陈提举在年轻时便已名声显赫,担任重要官职,展现出他卓越的政治才能。“晚因同姓误君王”则暗示陈提举晚年因与君王同姓而遭遇不幸,这既是对历史事件的简述,也暗含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感慨。

“恰还使事逢新政”表明陈提举恰逢新政策实施之际,有机会再次施展才华,为国家做出贡献。“已峻卿班入太常”则描述了陈提举在官场上的地位提升,进入更高级别的职位,体现了他受到朝廷的重视与认可。

“止尼不知何物祟,清时竟失鲁灵光”表达了对陈提举去世的惋惜之情,同时也暗示了陈提举的离世可能与某些不为人知的因素有关,尽管在清明的时代,他的光辉事迹最终未能得到应有的传承与铭记。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情的叙述,不仅赞美了陈提举的个人品质与成就,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官场生态与政治氛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作者介绍

林希逸
朝代:宋

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猜你喜欢

赠施仙姑

缥缈吾家一女仙,冰容虽小不知年。

有时频夜看明月,心在嫦娥几案边。

(0)

赠郑伦吹凤管

喃喃解语凤皇儿,曾听梨园竹里吹。

谁谓五陵年少子,还将此曲暗相随。

(0)

经桃花夫人庙

谁能枉驾入荒榛,随例形相土木身。

不及连山种桃树,花开犹得识夫人。

(0)

大堤新咏

行路少年知不知,襄阳全欠旧来时。

宜城贾客载钱出,始觉大堤无女儿。

(0)

海岳宴咸通,七载秉钧调四序。

今遣股肱亲养治,一方狱市获来苏。

(0)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九章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天写曙天。

始见龙台升凤阙,应如霄汉起神泉。

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化帝图从此受,正同河变一千年。

(0)
诗词分类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诗人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