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郑伦吹凤管》
《赠郑伦吹凤管》全文
唐 / 施肩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喃喃解语凤皇儿,曾听梨园竹里吹。

谁谓五陵年少子,还将此曲暗相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èngzhènglúnchuīfèngguǎn
táng / shījiān

nánnánjiěfènghuángércéngtīngyuánzhúchuī

shuíwèilíngniánshǎoháijiāngànxiāngsuí

注释
喃喃:低声细语。
解语:诉说。
凤皇儿:可能指代某种音乐或歌曲。
梨园:古代宫廷乐师的居所,也指戏曲艺术。
竹里:竹林中。
五陵年少子:五陵豪贵的青年。
还将:仍然、也。
此曲:指代前文提到的音乐。
暗相随:悄悄跟随,暗中欣赏。
翻译
低声细语诉说着凤凰儿,曾在梨园竹林中听过吹奏。
谁说那些五陵豪贵的少年郎,会悄悄地把这首曲子跟随着。
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音乐的深切情感和对友人技艺的赞赏。开篇“喃喃解语凤皇儿,曾听梨园竹里吹”两句,以凤和龙比喻郑伦的吹奏之美妙,如同神话中的凤凰鸣叫般动人心魄,而“梨园竹里吹”则是唐代教习音乐的地方,这里暗示着郑伦技艺高超,曾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过专业训练。

接着,“谁谓五陵年少子,還将此曲暗相随”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才华的认可和赞美。这里的“五陵年少子”是对郑伦的称颂,意指他虽然年轻,但已经拥有非凡的成就。而“还将此曲暗相随”则意味着即使不经意间,这曲调也会在心头萦绕,不离不弃。

整首诗通过作者的个人体验和情感表达,传递了一种深厚的情谊和对音乐艺术的崇敬之情。

作者介绍
施肩吾

施肩吾
朝代:唐   字:希圣   号:东斋   籍贯:唐睦州分水县桐岘乡(贤德乡)   生辰:780-861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
猜你喜欢

览古四十二首·其八

恭俭汉天子,取士忌少年。

未应绛灌徒,廷中肯妨贤。

徒为宣室召,复有长沙迁。

不见冯都尉,庞眉竟谁怜。

(0)

次宋编修显夫南陌诗四十韵

丽质过邯郸,春风直几钱。

送情怜眼艳,凝伫觉身偏。

霞澹斜侵雁,云轻巧衬蝉。

芳金摇翠勒,暖玉藉绒鞯。

脸媚风初信,眉弯月未弦。

绿深芳草雨,红绽碧桃天。

却扇羞花落,褰裳妒酒翻。

关心时浅笑,忆别自微言。

绦脱浓香暖,巾缨腻粉斑。

幽期只窨约,私语每防閒。

田木须连理,吴梅易引涎。

襦长腰并柳,袜小步移莲。

枕障熏沈水,屏围画远山。

体轻嫌蔽膝,指嫩莹彄环。

怅荡元非醉,朦腾不为眠。

绣盘花猗傩,锦就字洄联。

锁合沈鱼夕,筝閒少雁寒。

美人何杳杳,良夜独漫漫。

乍见都疑梦,相逢信契仙。

怜才多婉娩,倚态转翩妍。

璧月红窗外,银河碧树边。

幔轻云影动,帘静浪纹悬。

裙薄绡长皱,裀重锦未蔫。

妆台宜向日,舞袖欲随烟。

鸡舌遥闻韵,猩唇厌授餐。

深衣留唾碧,系帛表心丹。

只忆愁肠断,宁知别绪牵。

宝钗分凤翼,钿合寄龙团。

红豆膏凝箧,文鹓绣作繁。

凄迷千日酒,惆怅五云轩。

楚女窥墙日,文园病渴年。

合欢连组带,解佩杂芳荃。

缨断风前烛,香偷别后筵。

额黄红粉澹,泪颗绀珠鲜。

苔迹和尘印,花阴带露穿。

时时伤往事,故故寄新篇。

人去愁千叠,心伤恨万端。

蝶晴随絮远,莺晓怨春残。

梦好心多感,情深意已传。

蘼芜空满地,欲赠思依然。

(0)

如梦令.戏和李易安

门外车驰马骤。绣阁犹醺春酒。

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知否。知否。

何事黄花俱瘦。

(0)

蝶恋花

九陌千门新雨后。细染浓薰,满目春如绣。

恰信东君神妙手。一宵绿遍官桥柳。

楼下兰舟楼上酒。沙暖苹香,浑似来时候。

说与可人知信否。伤春更比悲秋瘦。

(0)

清平乐.白芍药

何年金屑。飞上玲珑雪。一树风情谁解说。

只有盈盈夜月。牡丹红叶相夸。铅华各自名家。

为向看花人道,此花不在铅华。

(0)

贺圣朝

夜深人静,披衣闲坐,琴听无弦。

罢高谈逸论默通玄。任龟息绵绵。

阴阳升降,冲和四大,骨壮神全。

抱元初一点行功圆。看歌舞胎仙。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邓潜 冯振 林庚白 姚鹓雏 王季思 罗锦堂 吴玉如 常燕生 邵祖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